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之基础纵横谈(陆旭)
一、前言
正如许多水利技术专家所言,为了研究解决中国二十一世纪有关水的问题,水利部在《中国水利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并且确定了一个以调整治水思路、转变治水方针的基本原则框架,如果按照这个原则框架去分步实施,通过五年至十年的努力,应该说第一步可以确保达到阶段性地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第二步可以有序地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化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方向的转变这样一个未来中国水利事业的基本奋斗目标。围绕这一战略性、革命性转变的主题,由水利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编制的《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以下简称体系表)也已经于2002年4月以草案稿的形式提交给有关专题会议代表进行广泛研讨,据悉目前尚未最终定稿。由于笔者自80年代末至今曾多次参加水利(水电)技术标准体系表及本专业产品标准分体系表的一些研讨、编制、修订与审查等工作,因此对这项工作总怀有一种特别的情愫,缘此为了准确而完善地把握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的的基本内涵,笔者认为有必要与一些技术同行就该体系表中有关标准项目的存疑特别是关于水利信息源的一些基础标准化问题进行有益地探讨与商榷。
二、关于体系表的内涵
随着当今世界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如今网络化、信息化已经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及学习中无处不在了,人们现在常感叹世界变小了,各方面节奏加快了,这是因为信息与交通一样已经进入了一种高度现代化的结果。现代工业、农业、军事、科技等方面的迅猛发展,使得标准化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各行各业的各种技术领域当中,并且愈加显示其独到的作用。在水利行业,标准化工作虽然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起步较晚,但在行业标准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近十五来年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迈进,特别是近十年取得的标准化成果尤为显著,这应该归功于经过专家组精心编制与严格审查下历版体系表的良好规划。如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起,由于抓住了《水利水电技术标准体系表》编制与修订工作这个龙头,使得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标准、产品标准编制的“七.五”、“八.五”乃至 “九.五” 计划得以顺理成章的出台与实施,并且为历年下达国家或行业标准项目编制年度计划的安排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在基本遵循传统模式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之外,现今派生出的体系表是一个具有非常积极、重要和深远指导意义、价值的战略性文件,其应运而生即是相对于传统技术标准体系的一种挑战,也是形成新的技术标准体系框架的基本支撑与技术延伸。作为按照标准化思路推进水利信息化工作进程的重要技术文件,该体系表从水利信息流的产生到最终使用,就术语、信息分类和代码、中文平台、存贮媒体、软件与软件工程、通信和计算机网络、办公自动化、多媒体与图形图象、信息安全、业务数据结构化与交换、地理信息等十一个体系分支范畴进行了比较完整的设计与规划,应该说比较有时代感和一定的新意。
考虑到下一步水利行业信息标准编制需要一个能够提纲楫领性的指导性技术文件,该体系表从水利信息化的信源到信息的最终应用与用户,将现实有效的已颁标准、在编标准及拟编标准等相关信息标准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按照一定的技术逻辑与内在联系进行分类汇集排列,使水利行业信息相关标准的分布层次、技术覆盖面与重要标准的缺项情况都能够一目了然的进行统览,既便于上级部门根据任务的轻重缓急在安排标准项目计划和经费时进行参考,也为从事水利信息化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及时获知有关信息相关标准编制状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本索引。
由于标准是一种对重复性的事物按照“统一、简化、协调、通用”的原理所作的相关技术性规定,因此其通常情况下是以文字载体的形式为主,但特殊情况下也可能是某种物质。因此笔者认为:第一、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应与2001年水利部新颁发的《水利技术标准体系表》一样,其所列出的标准项目不仅应体现水利行业信息化工作的特点,还应该基本符合前述的标准基本特性要求;第二、体系表所列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通常应该是制定行业或专业的有关标准制定、修订五年计划的基本依据,因此体系表中的每一项标准的立项均应是经得起时间推敲并有一个相对长远的考虑。第三、标准项目的确立必须是符合客观生产或建设实际需要,是为了统一和规范重复性活动,提高人员劳动生产率,而不应是为写标准或其他原因而进行标准立项。据此看来,目前该体系表中尚存在着这样一些缺陷需要改进和完善,如:
1. 有关水利技术装备(自动化)信源标准不全:
在体系表3.1术语一节中,给出了12条相关术语标准项目信息,但缺少《岩土工程仪器术语及符号、代号》gb拟编项目信息,其与目前在编的《水文仪器术语及符号、代号》(原sl10修订为gb)标准一样,是常规仪器及自动化系统的基础性标准;而在3.2 信息分类和代码一节中,缺少目前在编的国家标准《水文仪器信号与接口》、《水文仪器记录与显示》两标准,另外还需要增加gb/t《水文仪器分类与代码》及gb/t《岩土工程仪器分类与代码》两项标准信息(在原gb7635-87《全国工农业产品分类与代码》中,关于水利行业水文仪器及大坝观测仪器这两大专业产品分别仅给出了4~6个产品代码信息,且个别产品名称还不知所云,实际上其应涉及到两专业的产品品种达百种以上)。总之,这四项标准均关系到有关仪器及自动化技术装备输入/输出信号的定义、匹配、识别、传送、收集、处理等基础信息技术问题,因此非常重要,作为一个完整的信息标准体系表编制似有必要予以补入。
2. 中文平台标准及办公自动化标准水利行业特征并不明显
在体系表3.3 中文平台一节中,给出了1条有关《开发系统中文界面》的标准项目信息,如果简单从标准名称和一般性意义理解,其“开发系统”的中文平台并无任何行业属性和特指,究竟是水利防汛自动化的开发系统还是情报文献微机检索的开发系统?是通用autocad设计数据库的开发系统还是远程数据通信的开发系统?规范的目的和意义均不太明确。另外目前市面上各种中文界面开发系统及应用软件非常繁多,从事水利信息化工作的人员
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表之基础纵横谈(陆旭)
本文2010-03-12 22:55:16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