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碳排放需求与碳排放强度的几点思考(潘家华)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864下载295次收藏
 

1. 碳排放需求

a. 碳排放需求与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直接相关,规模越大,水平越高,则需求越大,反之则低。但达到一定水平,碳排放需求则趋于平稳和不断下降。大略有以下六种情况:

·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平稳增长但物理扩张十分有限,碳排放需求量大但趋于饱和。此时的总量限制对经济发展约束小,强度限制亦然。例如,欧盟、日本他们按总量和强度承诺,效果大略相同。

·工业化水平高,经济停滞或下滑,碳排放强度削减潜力大。工业化进程中的高排放时段的排放量近于饱和限量,参照此时排放量的总量制约约束小;但强度承诺显然不利。此类国家主要为前苏东国家,其倾向性为基于高排放的总量承诺。

·工业化水平较高,经济波动性较大,碳排放需求也相应波动,但高排放时段的总量也趋近于饱和排放,拉美和欧佩克国家属于此类,总量可能较为有利,而强度难度要大些。

·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较为稳定,碳排放需求持续增加,但据饱和排放尚有较大距离,如果按历史排放为基准,总量限制非常不利,而强度约束为相对量,难度要小些。但从历史和长远看,强度约束可能有"活节扣"之效用,约束会随时间而强化。

·工业化处于起步或尚未起步阶段,经济增长缓慢,或政治波动大,碳排放水平低,一般情况下,碳排放需求不会有较大增长,例如非洲和部分南亚国家,总量和强度约束均在短期内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平稳增长,而且物理扩张的空间大,碳排放需求量大,但他们未达到饱和状态,此时总量约束对物理扩张有不利影响,但强度承诺约束较小。如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可能倾向于强度而非总量。

b. 碳排放需求与资源秉赋关系密切。同样的经济发展规模与水平和资本密集度,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富集,低碳能源结构,低碳经济结构则碳排放需求低,碳排放强度低。

c. 排放需求基准线定义,大约有三种情况:

·过去某一时点的排放总量。此为京都议定书目标模式,以1990年或附近某一年的排放总量作为排放需求的基准线,这种承诺方式对经济发展水平高、工业化水平高、经济物理扩张较为有限的国家,如欧盟、日本、苏东国家应较为有利,对其他国家均可能有不利影响。

·基于历史和当前排放而线性外推到某一时点或时段的排放总量。此为ipcc排放情景之方法,这一方法对起点高的国家较为有利,对于当前排放低的国家,由于起点低,即使增长速度快,数十年后的排放水平依然较低,依此线性外推所得总量,对排放量低但经济已起飞的国家较为不利,因为当前的谈判不可能考虑50年或100年后的承诺。当然,对于经济尚未起飞的国家,影响也不大。

·与满足人文发展基本需求相对应的排放总量,人文发展的基本生存(衣食住行)和生活质量(期望寿命、环境、教育等)不是无限的。与这些基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碳排放需求与碳排放强度的几点思考(潘家华)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