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协调工业化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潘家华 朱仙丽)
资料来源:iea,2003。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概要。(pj=1015j)
工业化过程往往伴随快速城市化、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知识密集型的转化。目前,中国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前进,能源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必然呈现增长趋势。今后20-50年,如何协调工业化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是中国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
中国工业化发展趋势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在规模和发展速度两方面都非常独特。目前中国人口总量约13亿,官方统计的农业人口约9亿,农村劳动力约4.85亿。据最新研究估计,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1.5亿,城市化和工业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与发达国家水平以及中国自身需要相比,中国在交通、供水、污水处理和其他许多方面的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例如,北京的污水处理率仅为5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也十分迫切,除加快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外,已有20多个城市在积极筹建城市地铁。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有力拉动下,中国的原材料生产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飞速发展。例如,中国的钢铁产量从2000年的不到1.3亿吨增加到2003年2.2亿吨,大大超过原来的估计;2003年中国的汽车销售量是439万辆,比上年增加了34.2%,其中小轿车的销售量为197万辆,仅北京地区就达40万辆。尽管如此,目前中国的汽车拥有量每千人仅20辆,远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每千人780辆的水平。
中国的减排需求
由表1数据可见,1990-2001年中国人口净增量大大超过发达国家,gdp增量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非常显著,但仍只占欧盟或美国的1/3,而中国排放增量却占到同期世界总增量的27.3%。
中国为了实现未来20年间gdp年均增长7.2%的目标,即使能源需求以年均3.79%这一非常保守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能源需求也将达到31亿吨标煤。由于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预计2020年碳排放量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1.32倍,这一增量比全世界1990-2001年总排放增量还要
中国如何协调工业化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潘家华 朱仙丽)
本文2010-03-12 22:55:06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