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替代燃油产业——2005的激情产业(韩晓平)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504下载141次收藏
 

2005年,在墨西哥湾飓风效应和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们趁火打劫下,国际油价首次突破了70美元大关,使全世界陷入了“石油终结”的恐慌之中。尽管产油国和石油巨头们不断解释,全球石油资源和供应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但是这种“恐慌”不仅蔓延到了国际政治关系之中,也使投资者对各种能源新技术陷入亢奋,其中替代燃油产业是最为激动人心的行业之一。

能源经济学家认为油价据高不下的深层问题是“边际需求”迅速增加,所谓边际需求就在原有供需格局之外的新增需求,那些没有对市场打过招呼的迅速增加的新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尽管中国认为我们的需求仅占全球石油供应的6%,但是这是一个在仅仅不到10年时间增长起来的新需求,而且世界对此有点措手不及。而“中国需求”成为国际金融资本推动世界石油价格波动的借口,有人散布“中国能源威胁”论,“堵截”中国能源的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实行双重标准。其实炒作“中国威胁”投机者是为了增强“对冲”效果和增加利润空间;而政治家是为了选票和来自武器制造企业的“竞选募捐”。然而,他们的炒作却为全球石油安全和经济安全埋下了一个真正的定时炸弹。

面对来自西方“政治家”和媒体喋喋不休的“威胁”论压力,中国不得不采取更加依靠国内资源来解决中国能源需求的策略,中国企业也在这种氛围下将大量资金准备投入到替代燃油的产业,并索求国家更多的补贴,这使中国的未来石油需求更加扑朔迷离。能源企业和资源国对于是否应该为“中国需求”相应增加在石油勘探开放领域的投资而举棋不定,但是专家们警告,若如全球在石油工业的投资不能增加,油价超越100美元的大限也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一旦油价超越了世界经济的承受能力,全球经济衰退将难以避免,无论世界还是中国,都将为此付出沉重代价。

从另一个角度看,如若中国真采取加大本国资源消耗,增加国家财政负担来发展和普及替代燃油,以减少对国外石油的需求。即便世界没有因为石油投入不足而出现危机,这也将使全世界业已形成的经济格局和国际分工陷入混乱。中国作为全球化的重要一环,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是由市场实现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国际分工重置。中国通过向全世界供应物美价廉的商品,增加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资本利润,以及通过大量进口第三世界国家资源来拉动当地需求这三架马车引领世界经济的前进。若是中国更多的转向利用国内资源,首先受到伤害的是发展中的资源供应国家,也包括产油国。中国增加高成本和高代价的替代资源在国内供应,势必增加跨国公司在中国工厂的代价,从而波及国际金融资本的全球利益。投机者和政客们最终将为他们的短视而付出代价,因为他们和中国共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替代燃油产业——2005的激情产业(韩晓平)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