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论坛:绿化造林,维护生态平衡
生态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林木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支撑作用。用生态学的观点,把绿化造林、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作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指导依据,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就经济搞经济是城市建设中的一大误区,特别是在规划建设特大城市过程中,必须避免走先盲目建设后治理生态的老路。
1、绿化造林、维护生态平衡,是世界各国在城市建设出现严重生态危机后,从深刻教训中得出和科学结论。最近一百多年来,人类对森林的破坏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尤其是发达国家,走的是一条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化革命之路,使全球的森林到今天已减少了一半,森林覆盖率已下降到30%以下。由于大量森林被毁,导致全球出现了土地严重沙漠化、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严重洪涝灾害、大量动植物物种灭绝和温室效应加剧等六大生态危机。据统计,目前全球沙漠化土地面积已达36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因水土流失造成地力衰退和养分缺乏的耕地已达29.9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23%;60%的陆地淡水资源不足,100多个国家严重缺水;由于温室效应加剧,至今北极地区和冰盖已养活了42%,给人类构成了新的威胁。美国去年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过去10年地球变暖导致和严重生态灾害比50年代多4倍,造成经济损失达6252亿美元,相当于此前40年损失的总和。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世界各国尤其是在城市范围内,每年新发现的癌症患者近两千万,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已超过一千万。英国著名生态学家戈德史密斯称,当前的生态危机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此下去,自然界将很快失去供养人类生存的能力”。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林业绿化兴则文明兴,林业绿化败则文明败。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正是对这一规律的客观认识,近20年来国际社会才对林业绿化问题,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1984年罗马俱乐部的科学家们强烈呼吁“要拯救地球上的生态环境,首先要拯救地球上的森林”。1992年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发表的《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指出:“森林对于经济发展和维持各种形式的生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科学结论,都是在全球生态出现严重危机后,才被人们所认识的。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中,都是在完成工业化革命后,生态已遭到严重破坏,才掉过头来治理生态环境,损失巨大,教训极其深刻。
2、绿化造林、维护生态平衡,是我国政府针对国内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现状,在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城市绿化条例》中提出的明确要求。生态环境问题,始终是我国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战略问题。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由原来的8.6%提高到16.55%,到2000年全国城市绿化率也已婚达28.1%。但是,由于我国林业长期积累的问题比较多,全国面临的生态危机也已十分严峻。据统计,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面积的27.3%,而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强沙尘暴天气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90年代的23次;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海外侨胞断流,1985年后年年出现断流,1977年断流达226次;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发生达53次大洪水,而近50年来每3年就出现一次大涝。针对全国生态环境日趋严峻的形势,国家在相继颁布《森林法》和《城市绿化条例》等
中国改革论坛:绿化造林,维护生态平衡
本文2010-03-12 22:54:12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