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如何确保环境资源法全面实施(孙佑海)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868下载285次收藏
 

一、我国环境资源法实施的若干情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立法机关已经制定了26部环境资源法律,基本形成了环境资源法律体系。但这些法律的实施情况又是如何呢?举一个最近的例证。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体会议,听取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情况的检查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在《报告》中说,“十五”时期环境保护的两个主要指标没有完成:二氧化硫排放量不降反升;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明显反弹。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集中出现。”

《报告》还说“二氧化硫排放量,“十五”计划要求消减10%,实际上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幅度上升,2005年排放量达到2549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27%;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十五”计划要求消减10%,2005年实际排放1414万吨,只比2000年减少了2%,但比2004年又增加了5%,出现了明显的反弹趋势。200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虽然已经达到52%,但从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看,实际上无害化处理率大约只有35%。这就是说,全国还有将近一半的城市生活垃圾没有经过有效处理。大量的低标准填埋处理方式,必将产生有害的渗滤液,对地下水、地表水造成严重污染。我国的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也进展缓慢。200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针对非典医疗废物可能传播疫情的情况,提出必须加快危险物处置中心设施建设。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检查组的建议,制定了《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共安排新建处置设施331个,计划总投资150亿元。截至目前,已建和在建的只有70个,总投资约38亿元,仅完成计划的25.3%。”

以上情况表明,我国环境资源法律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

国家“十一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环境保护工作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即要求“十一五”时期,在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同时,比“十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10%,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政府首次把上述环保目标作为约束性指标,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也引起了一些人的疑虑。

但今年的实际执行情况又是如何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上半年我国能源的单位能耗上升了0.8%,二氧化硫排放上升了6.5%,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上升了4.1%。这就是说,环境污染的老账不但没有还清,反而又欠了新账。今年上半年新上了大约10万个项目,投资规模增长了29.8%。现在又有40%的项目在土地征用、环境评估和审核程序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违法违规的现象。有的县级环保部门审批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只有30%到40%。以二氧化硫的污染控制为例,今年上半年新上马的燃煤机组达3200万千瓦,但是同步运行脱硫装置的只占一半。

现在前三个季度的统计数字已经公布了,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0.7%,达到141,477亿元人民币。虽然污染和节能降耗的数字没有公布,但发电量增长的数字已经出来了,即今年前三个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12.9%。这在一个侧面上告诉我们,节能降耗的目标再一次没有实现。

这样就提出了问题,我国环境资源法律为什么实施效果不佳?根本性的原因究竟在哪里?

二、影响环境资源法律实施的机制障碍

目前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或者分成办法不利于地方政府重视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目前在一些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之所以出现诸多的人与自然不相和谐的问题,例如地方政府或明或暗地支持一些单位公然违反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中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如何确保环境资源法全面实施(孙佑海)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