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陈锡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与政策完善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604下载142次收藏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2005年10月中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2006年中央1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全面启动。本次论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产融光华承办,论坛结合了一年来全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集中交流探讨基层市、县、乡(镇)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财政、金融、公共事业和小城镇建设等焦点、难点问题,为明年基层政府进一步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正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参照方案。

下面是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陈锡文新闻,陈锡文说吧)同志在京召开的中国新农村建设一周年论坛做重要讲话。

陈锡文:

非常高兴有机会来参加这个论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次中央的提出,也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通过了关于十一五的规划,提出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今天1月1日颁发了一号文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就像论坛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差不多是一年的时间,这一年来新农村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整体是健康的,当然也存在一些偏向和值得注意的苗头,大的偏向还不存在,大家都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让农业发展,农村富裕,个别存在极偏高的现象,长期的历史现象以为搞三五年,偏离就是偏离了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而且把农村面貌放在压到别的上来的价值体现,高就是不顾自己的客观情况。

通过一年的时间,可以探索到符合自己的推进路径。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是新的走了一个重要法规,是新的提法,过去中共中央提出新农村建设目标,讲一下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1956年,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这个章程提出之后,中央明确提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部重要法规。时隔五十年提出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在时代背景和科学内涵上都有着明显的不同,从背景来说过去是刚起步,农民承担繁重的任务,在座都知道,那个时候都熟悉一个概念,来推进了那个阶段的工业化城镇,我们进入新世纪之后,从时代的发展阶段看有着很大的区别。

就像胡锦涛提出的,我们过去经历了工业反哺农业发展阶段,从这个阶段看,社会的各个方面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应该有更加有力的措施去支持农业农村有更快的发展。从时代的发展阶段看,有着明显的过渡。从内容上也有明显的改变,过去56年高级农业章程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改变农业土地所有制关系。农民实现了有田耕的梦想,过去计划经济能够积累资金,因此就一定要采取一种适合于能够把分散的农村资金的关岛要求,又一次改变了。大家都知道尽管合作的概念有了,土地仍然是保持着农民的私有制到高级社之后,才是集体所有制,那时候讲农心里建设农村私有制的改造,这一次提出大家都知道,中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五句话二十个字: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从这个角度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一世纪任务包括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一个内容涵盖面非常宽的伟大经济社会的一种变化。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尽管已经在历史了半个世纪,无论是发展的时代背景还是它的内涵都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差别。我们想进行了一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程中,确实有一些经验和教训。

最值得总结的基本经验,就是如何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方向,抓住重点,扎扎实实推进。

一开始提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伟大目标,确实出现了一些偏差,有一些人看到村庄建设,房子建设,以为是感官建设,以为看上去农村好一些,其实漂亮的住房如果脱离了生产的发展,农村的富裕,不仅仅是建立在沙滩上,而且反而加重农民负担,反而造成农村新负载。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把握两个大点:

第一,要明确为什么现在要再一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以一个很重要的我们现在所处在经济社会主义,不同于过去,不同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于十年以前。要通过城乡统筹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这是和以前不同的背景时代,必须牢牢把握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包括企业包括公民都要认真考虑在这个背景下如何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大的背景就是实行工业支持农村形成长期的有效的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说,思路的发展,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特别是从十六大以来,中央政府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在最近的三十年来思路是在不同的深化,因此才能推出一系列适合当前时代特征和农村发展要求的政策措施,从思路上看,至少从十六大可以看到,十六大是在2002年召开的,离开现在已经四年时间,在十六大当时的工作报告是江泽民总书记作的报告,那时候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一个崭新的思路,强调指出统筹农村发展,建设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见于文件是第一次。十六大以后,当重要性在指定农村建设方面要考虑如何统筹农村发展,这是一个新的命题,标志着一个新的发展到来。到了03年,我相信大家都了解,十六大三中全会是一次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十六大三中全会闭幕之后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如此,还把我们所处的时代如何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的概括为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社会和对外开放,在五大统筹中,毫无疑问大家都能感觉到,把城乡统筹放到之首,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十六大三中全会非常有创造性的提出体制改革的要求,提出要逐步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的体制建设,城乡二元经济的格局是专家学者们用的很多,出现在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第一次用这个概念,明确提出通过深化改革,来逐步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的机制。到04年中央召开十六大四中全会,这个会议的主题是关于提高党的执政,胡主席作了一个重要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非常出人意料有一段论述,有一段重要的讲话,在这里讲话中讲到纵观世界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回顾他们的发展历程都可以看到存在两个普遍的趋向,最发达的国家也是这样,在工业化的初期都要从农业中积累,当工业化发展到相当程度,这些国家都开始实现支持农民的措施,这是一个普遍的,这一段讲话不仅仅是在总结和概括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指明我们现阶段基本点。提出两个趋向重要的分析,党和国家能不能处理好工农城乡关系,实际上关系到执政能力执政地位,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应该说通过统筹城乡来解决三农问题,这个思路基本在党内形成,因此到十六大四中全会有两个月时间,中央这几年每一次召开经济会议,今年的前几天刚刚闭幕。胡主席在会上明确指出,我们为什么在四中全会提出两个趋向,就是我们国家在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农村支持城市的阶段。因此我们要更加自觉的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更加主动的去支持三农的发展,正是十六大以来,中央在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上,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都做了大量的探讨,形成了共识,温家宝总理做工作报告时明确提出我们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施工业繁荣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的方略大战方针通过什么载体加快农村发展,才有了五中全会的新农村,这几条必须把握。

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次的提出,主要是我们和以往的不同的新的发展阶段,是一个全民推进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解决的。

第一点需要把握的方方面面如何关注支持三农,不是慈善事业,还是给农村激发活力,更强的动力加快发展,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新农村建设不是让农村在自己单打独斗,在党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下,推进一个整个民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这是必须把握的要点,从社会的角度上,人人都有责任。

需要把握的第二个大的方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人物,十一届五中全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历史性任务,是长期任务今年年初党中央举行专题研讨班,总理主席都作了重要讲话,都有一个共同判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伴随我们国家建设的过程,基本现代化目标 是小平提出三步走的最后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陈锡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与政策完善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