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时报》:生态环境面临“超限”(孙家驹)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429下载268次收藏
 

过去人类解决问题的性质和方式,主要是为了达到直接目的,采取直接手段。例如,为了增加粮食和畜产品,就将森林、湿地变成耕地、牧场,而不考虑其他生物的灭绝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为了减少害虫,就直接使用化学毒药,而不考虑环境后果;为了取得矿物,就揭去地表,使用各种物理化学手段去开采、提取,而不考虑环境破坏;为了使自己不被废水废气和垃圾困扰,就选择气流通畅的江河边建城建厂,利用气流吹散浓烟,河流带走污水,洼地堆放垃圾,而不考虑是否污染了水体、大气和土地等等。人类过去就是用这种线性方式去解决问题、生产产品、达到直接的目的。这种方式虽然创造了日益增多的财富,却积累着今后“深深的麻烦”。

为什么是深深的麻烦?因为这是严重破坏全球生态系统脆弱平衡的麻烦!是用人类长期习以为是的线性方式去解决问题只会引来更多更严重问题的麻烦!

一个有限的生态系统只能承载有限的人口和进行有限的资源替代,今天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超限”问题,科技如何去解决这一“超限”问题呢?提出的办法五花八门,但只要是局限于传统的线性方式,就没有一个办法不会引出更多更大的问题。可以把这方面的办法归于以下三类:

一是技术办法。此类办法很多,如发展各种治污产业等。在一个“超限”的系统中,将日趋短缺的资源大量地转向应对环境恶化,必然会相应地减少用于发展的资源,应对环境恶化虽然必要,但属无奈,而非发展。正像一个人因严重的环境污染而身患癌症,然后又去治疗,治疗虽然必要,但不属于一个健康人的幸福生活范畴。不去消除产生问题的根源,以为凭技术就万事大吉,甚至以为除根是倒退,治表是发展,就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恶性循环。一切技术的办法都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学习时报》:生态环境面临“超限”(孙家驹)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