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制度节水是治本之策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271下载251次收藏
 

农业节水,不仅事关农业生产能否走向集约化、现代化,而且事关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度节水是治本之策,国际上普遍公认,通过建立有效的节水管理机制,可以节约50%的用水。

桃城区在全国率先探索"提补水价"机制,使农民的用水观念发生根本改变。由被动节水到主动节水,充分显示出制度节水"四两拨千斤"的巨大功效。

工程节水治标不治本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农业用水又占总用水量的7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用水大户”。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国开始进行节水灌溉技术的实验、研究和推广;上世纪七十年代,渠道防渗、平整土地、大畦改小畦等节水措施已大面积应用;八十年代,低压管道输水技术得以重点推广,喷灌、滴灌、微喷灌和渗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在较大范围内得到了示范;九十年代,是我国农业干旱缺水状况日益严峻的时期,也是各地节水灌溉意识不断提高、技术设备不断更新、推广范围不断扩大的时期。然而,到目前,全国节水灌溉面积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1/3。节水灌溉技术在农业节水方面发挥的作用,还十分微弱。

究其原因,由于农业为弱质产业,农民收入相对较低,所以,长期以来,国家对灌溉用水实施不收费或象征性极低价收费的用水政策,农业节水主要是在宣传、示范、推广节水技术上做文章。

由于节水和农户的经济利益不发生明显的关联性,农民节水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对节水工作被动应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制度节水是治本之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