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电力发展的新农村机遇(郑林)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886下载292次收藏
 

作为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系统解决“ 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深刻改变农电改革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 必然要求创新农电发展方式。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农电企业应有所作为, 也大有可为。

理性认识农电改革发展现状

“ 两改一同价”之后, 农电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供电服务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保证了农村电力市场供给。但由于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层次原因,农电改革发展也面临不少难题, 离地方政府和广大客户的期望尚有较大差距。这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为“ 五个不适应”: 农电资源短缺和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脆弱, 与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的要求不适应; 电能供应保障能力不强, 与农电“ 先行官”的作用及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公共服务总体滞后, 与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要求不适应; 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粗放, 与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环境友好要求不适应; 阻碍发展的认识误区、政策壁垒尚未彻底破除, 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适应。

我国城乡居民用电消费质量、用电基础设施状况、所享受供电服务水平之间的反差, 实质上深刻反映了城市供电与农电关系失当、发展失调、结构失衡的问题。

新农村建设的深远影响

“ 三农”工作的变化和趋势我国“ 三农”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农业产业化、农村小城镇化、农民非农化。在中央政策的推动下, 我国农业农村工作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呈现出一些明显而积极的趋势: 一是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全社会已形成共识; 二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正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展开, 农业区域化布局、优质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取得明显成效; 三是农村政治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向纵深推进, 国家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革;四是农民权益保护步入规范化轨道, 农民经济社会地位和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越来越受重视,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观;

六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 对包括供电在内的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七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 村民自治模式将进一步推广。

农电发展面临战略机遇期

1.拉动用电消费增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医疗、文化、通信事业的发展, 电能的生活保障功能和生产促进作用将得到发挥, 农村用电积极性将空前释放, 用电消费必将全面、持续、强劲增长。“ 十一五”期间, 仅全国农村规划新建的沥青路、水泥路就达120 万公里。湖北秭归县屈原镇一个体养猪场都安装有磨面机、电风扇等多种用电设施, 用浴霸灯泡为小猪崽照明取暖的电费一个月就达500 多元。

2.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形复杂、交通不便、居住分散、产业薄弱, 从时空环境因素分析, 农村是个资源耗散型结构。面对点多面广线长的农村市场, 农电企业要投入成倍时间、精力和成本, 但收效往往并不理想。新农村建设将实行集中连片的村民居住模式, 有力改变农村电力市场的空间结构(供用电交易行为在不同空间的分布和关联状态) 和时间结构(农户位移后管理服务时间差形成的结构状态)。农电管理和服务的对象将由地域分布上的“ 面”收缩为“ 点”, 时效性大大提高, 便于推行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电力发展的新农村机遇(郑林)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