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太湖到底应该怎样治理?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420下载129次收藏
 

近日,江苏省无锡市因太湖蓝藻爆发致使自来水不能饮用、广大市民争相购买瓶装水矿泉水的报道不断见诸各新闻媒体。联想到近些年来,媒体上关于治理太湖的报道也时有所见。太湖治理的成效如何?太湖到底应该怎样治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访问了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广柏。

崔广柏教授说,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之一,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及人口不断增加,排放的污染物日趋增多。近几年来,太湖水质恶化与富营养化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设立了无数的研究项目,但是从太湖水质和富营养化的总体变化形势来看,仍未见好转,甚至还在继续恶化,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远没有解决。原因是在太湖富营养化治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

一是研究项目无序设置,理论研究严重脱离实际。国家和地方在太湖富营养化问题研究方面已经设置了大量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的研究已基本完成,出了不少研究成果,有的也获得了各级奖项,但是回过头来想一想,这些研究成果到底为太湖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做出了多大的贡献?进入到哪一个治理大框架下?与系统解决太湖富营养化问题到底有什么联系?科学成果的关联性如何?谁来统管这些研究成果?又有谁或者哪个部门来实施?其实施可能性又如何?等等。这一系列的疑问谁来回答?只有用太湖的现状自己来回答。

二是没有从根本上进行太湖富营养化产生机理的研究,投入效益不明显。太湖富营养化问题主要不是在湖体,而应拓展到流域面上进行产污机理的研究,找出产生太湖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才能有效地控制富营养化。而近几年的研究重点并不在此,均在终结的湖体。短期效果达不到长期治理效应,要重过程的研究,而不是终结的研究。

三是“就水论水”引发水环境治理认知上的障碍。水环境治理是个系统工程,是流域性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具体水体的问题,它涉及到流域上人类的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在当代水环境问题中,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水环境问题已上升为主导地位,因此“就水论水”会给治水理念和实施手段上产生障碍,达不到应有的治理效果。所以,反思近几年来的投入方向和研究项目的设置,可以发现几乎全集中在太湖水体上,包括在湖中种草,沿岸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投放必要的鱼类等等。这给整个太湖富营养化问题的解决设立了一个误区,以为只要在水中做文章就可以解决太湖水变清的问题。其结果是适得其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治理太湖富营养化的思路问题,不但理论研究成果得不到实施的支持,而且太湖水质日趋恶化。

四是在治理太湖富营养化问题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太湖流域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地区,现在的水环境状况已经严重地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已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也愿意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区域乃至流域的水环境问题。但是各级政府并不了解整个太湖富营养化治理的方案框架,因此产生各自为政、我行我素的治理行为,甚至有损于大系统的治理框架,对太湖治理贡献不明显。这就告诫我们,在太湖治理上不仅仅要发挥上层领导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充分调动各级,甚至是最基层领导的积极性。这样不仅在财力上可以减轻国家的负担,而且使治理得到基层领导的分担,增强了治理方案的可操作性。

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与实际,崔广柏教授提出了对太湖富营养化进行治理的工作思路: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太湖富营养化治理的多学科性和多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太湖到底应该怎样治理?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