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水源地污染,源头在制度——《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涛
就水源地污染现状,记者采访了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涛。
没有责任追究制度
中国新闻周刊:造成目前水污染加剧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胡涛:是体制。
中国有政策,有收费(排污收费),有技术设备,有环评,但我们没有良好的治理体制。今天还有人认为我们是技术、设备不到位,这样的观点,我们不能苟同。
据我们研究,中国目前比较缺乏的是一种govermence(管治力),包括政府、立法和司法,这比政策、资金、管理、技术更厉害。
中国新闻周刊:举例来说
胡涛:排放污水的企业,都通过了环评报告。那么,太湖也好,淮河也好,应该不会继续被污染了啊。可是新的污染就在那儿明摆着,从哪儿来的?
这只能说明,很多环评是靠不住的。谁在做环评?是环保局下属的环科所在做。环评是一种生意,环科所拿企业的钱,环保局负责审批,形成了一个利益链。
中国新闻周刊:如果出了假环评,怎样追究责任?
胡涛:从理论上讲,这件事挺简单:谁批的?谁做的环评?我们可以倒推,很快就可以推出来谁应该承担责任。但是,我们没有责任追究制度。起码,这造成了部门利益的最大化。还拿环保部门为例,大家都知道排污要收费,如果环评得到认真执行,从而关了超标排污企业,环保部门找谁收费去?
不要忘了,我们可是在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上缴罚款之后,大部分是可以返回给自己部门的。断了这条线,环保部门肯定会说:我没钱办公。但环保局的职责是为当地环境质量负责,没钱可以找人大、政府要去。
多头管理的责权分歧
中国新闻周刊:以上说的只是体制问题中的一部分吧?
胡涛:是的。体制问题还包括部门之间的分歧、地方之间的分歧。
中国新闻周刊:部门间的分歧是怎样的?
胡涛:说部门的分歧,得先从立法说起。
我们的立法有很多问题:一、法律之间有矛盾,有冲突之处;二、认识模糊;三、操作性差;四、执法问题就更多。如果喊一声“谁来执行”?很多部门就都出现了。
中国新闻周刊:这就是所谓的多头管理?
胡涛:《环保法》里面倒是写了,由环保总局统一监督管理。可环保总局哪能统一得了。
比如退耕还林,还林还草,这是一个有钱的事。有个部门就自己管起来,既不让林业部门插手,也不让环总做。再比如水质污染,环总和水利部门总“打架”。环总说,就是水利部调水导致了污染;水利部则反唇相讥,说水污染的问题就是环总的责任。环总和海洋局之间也有争论:海洋局认为是陆地污染顺流而下导致的海洋环境恶化;环总则找出了近海养殖和油田污染的证据。最典型的要算保护区。除了环保部门,甲部门搞一个风景名胜区,乙部门搞一个国家公园。
只要由两个部门管事,就会有冲突,这种事儿多了。缘由在于责任不清楚。
中国新闻周刊:具体到水污染,地方之间又有哪些分歧?
胡涛:安徽蚌埠没水喝,安徽可以说:污水从河南来。河南可以说:我有责任,但你自己也在往淮河里排污水。至于下游的江苏,迎着淮河的入海口,更想问由谁负责?到底是环保总局负责?
[访谈]水源地污染,源头在制度——《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国家环保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胡涛
本文2010-03-12 22:51:55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316.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