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国效益审计的难点及对策(王黎明 韩风雷)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445下载300次收藏
 

近年来,全国审计机关及内部审计机构在继续强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的同时,积极探索效益审计,注重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问题,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以促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因此,积极开展效益审计是顺应社会发展、实现审计工作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对效益审计的理解和认识

效益审计与真实性、合法性审计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不等同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

效益审计的主体具有独立性。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在效益审计中必须保持独立的地位和身份,保持客观公正的工作态度。

效益审计的客体具有广泛性。效益审计不仅包括各种财政资金及使用财政资金的部门,而且包括使用财政资金的计划、管理等各个环节。

效益审计的依据具有规范性。效益审计的依据包括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业务规范、各种标准、技术经济指标及本单位和国内外同类行业历史水平等。

效益审计的程序具有独特性。这主要表现为审计工作结束后只出具效益评价审计报告及审计建议书,一般不需做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

效益审计的方法具有多样性。除常规审计方法外,还包括一些现代经济管理技术。

效益审计的作用具有建设性。效益审计主要是核实公共资金的效益,评价经济运行过程及其结果,明确其经济责任,提出审计建议。

效益审计的目的具有宏观性。效益审计主要是通过对公共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率、效益性的评价,以促进公共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开展效益审计工作的难点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审计经验的不断丰富,我国各级审计机关不断调整工作方向和拓展审计内容,将审计工作由侧重于真实性、合法性逐步转向真实、合法、效益三者并重。具体地说,主要是在效益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事前审计、事中审计、事后审计相结合,开展效益审计与完成指定审计项目、上级交办审计项目相结合等几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尽管如此,由于存在效益审计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落差较大、审计组织管理不合理、审计技术和标准不科学及不统一等因素,目前全面开展效益审计仍有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观念根深蒂固,效益审计的理念尚未完全树立。不少审计人员还停留在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与财经法纪审计上,对效益审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工作中大都满足于对经济活动合规、合法性的审查与判断,仅仅着眼于微观,立足于宏观的不多。审计的目的更多地局限于纠错防弊,缺乏对经济活动效益性的分析与评价,对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我国效益审计的难点及对策(王黎明 韩风雷)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