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科学时报》:生态安全是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底线——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谈生态建设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750下载267次收藏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植树造林、实现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改革开放初期,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五届全国人大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启动了我国第一个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上世纪末,江泽民同志发出“再造秀美山川”的号召。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政治报告,并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党和政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不断增长的智慧。

“生态决定人们的生活态度。”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新闻办公室主任曹清尧在11月29日召开的2007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的发言中,首先亮出这句话。

“这句话来自我前年在沈阳看到的一处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广告。广告语告诉购房的人,这里是宜居的环境,在这里安家置业是幸福的。”曹清尧说,“是的,和谐的生态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向往,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更是我们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应守住的底线。”

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十七大报告,

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丰富

曹清尧表示,追求和谐的生态是党和政府一直追求的目标。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植树造林、实现大地园林化的伟大号召。改革开放初期,在邓小平同志倡导下,五届全国人大作出《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启动了我国第一个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上世纪末,江泽民同志发出“再造秀美山川”的号召。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的政治报告,并提出到2020年将我国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曹清尧认为,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是党和政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不断增长的智慧。

没有生态安全

就不能谈及文明和发展

“生态安全是人类文明的底线,是可持续发展的底线。没有安全,就不可能谈及文明和发展。”曹清尧说。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国森林面积达26.3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全民义务植树1.07亿人次,义务植树492亿株,人工林保存面积已经超过8亿亩,居世界第一;14.3亿亩天然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完成退耕还林3.6亿亩;三北防护林和京津周围治沙工程区林草覆盖率增加10%以上;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达1700多个,面积18亿亩,占国土面积的12.49%;大熊猫、兰科植物等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形成了稳定的人工种群;全国共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473个,现有自然湿地的45%得到有效保护。同时,林业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06年林业总产值首次超过l万亿元。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代表的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福建、江西、辽宁、浙江四省已完成以明晰产权为核心的主体改革任务,其他省区正在80个县市进行试点。

我国面临六大生态危机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临的困难。”曹清尧对此总结了六大生态危机。

第一是沙漠化。土地沙化已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心腹之患,全国沙化土地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全国有4亿人口直接饱尝沙害的痛苦。

第二是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3,每年流失土壤50亿吨,其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化肥。全国8.2万座水库总库容的1/3被泥沙淤积。过去50年中,因水土流失而损毁的耕地在270万公顷左右,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特别是农村的发展。

第三是干旱缺水。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全国约有400个城市供水不足,缺水60亿吨以上;农村居民有4300多万人饮水困难,农作物年均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科学时报》:生态安全是人类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底线——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谈生态建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