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青年杂志》:排污权交易:市场化的节能减排(林伯强)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60下载247次收藏
 

冬至已至。中国经济却还正是火热夏天。十七大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这个炎夏的肯綮。而“节能减排”无疑是其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排污权交易:市场化的节能减排

文/林伯强

日前,中国第一个排污权交易平台在浙江省嘉兴市揭牌成立,排污权转让有了专门的二级市场。

国家环保总局总量控制办公室副主任赵华林说,中国从2002年起,就在经济发展最快的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开始了排污权交易的综合试点。“包括江苏南通、浙江嘉兴在内的不少地区此前已有排污权交易的实例,但都是在环保局的撮合下,企业间点对点的交易,属零散的个别行为。”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的成立,意味着中国的排污权有偿转让开始从单个企业行为向规模化、制度化迈进。

何谓“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这个概念由多伦多大学的约翰·戴尔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主要思想是传统的环境管理除了政府干预外,并没有给企业任何的激励措施去保护环境,如果能建立一个市场,企业就会发现,如果他们有效地减少了污染,他们就能同那些污染排放多的企业进行交易从而获得资金。

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是潍坊市骨干企业之一,其新建项目年需新增342吨cod(化学耗氧量)排放指标,但公司实际排污总量指标已经用完。与此同时,潍坊市污水处理厂在实行市场化运营后,每年可腾出900吨cod排放余量。经过近半年洽谈,并经环保部门同意,双方于2006年初商定,卖方向买方提供40%的优惠,即由海龙公司以21万元一次性购买污水处理厂500吨cod永久排放权。一个比较简单的排污权交易完成了。

1999年,排污权交易由美国环保协会引入中国,开展“运用市场机制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研究”,江苏南通和辽宁本溪两地成为最早的试点基地。2002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和美国环保协会在中国实施排污权交易项目的第二阶段实验,选取了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上海市、天津市、柳州市、华能发电集团作为试点,简称为4+3+1项目。目前,这项实验已进入第三阶段,试点由第二阶段试点地区的点状分布转向江苏、上海、浙江三个地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实验。在“4+3+1”项目中,至少有10笔交易,涉及4万多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和7000万元交易金额。试点取得了许多经验。

国家环保总局对排污权交易的评价是:“可以发挥市场机制下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

企业成为减排主体

从2003年7月起,江苏省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以每年170万元的价格,跨市向位于南京市的下关发电厂购买1700吨的二氧化硫排污权。这是我国首例成交的异地二氧化硫排污权交易。

实现有效减排,仅凭政府决心还远远不够,必须有企业的积极参与。排污权交易使企业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减排的主体,并对自己的污染排放行为作出选择。在排污权交易制度下,政府部分地退出了交易过程,也放弃了一些配额交易的权利和相应的利益。排放厂商取得了排污权交易的利益,就有了积极参与减排和排污权交易的激励,减排从一种强制行为变成排放厂商自主的市场行为。管制者的职能发生了根本转变,可以专注于建立规则、监管和维护交易顺利进行。

过去由管制者规定排放标准、超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青年杂志》:排污权交易:市场化的节能减排(林伯强)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