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生态文明: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付立)
自人类超越了其他动物开始了有计划地向自然界索取,文明也就随之开始。由于每次的索取似乎都有所回报,支配自然以至征服自然的冲动已然成为这个物种的常态。于是,在农业文明中,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耕地,我们砍掉了森林、焚烧了草地、填平了湖泊;为了获取尽可能高的收成,我们施着化肥,用着农药,精耕细作。在工业文明中,我们研制各种各样的产品,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源,提升和满足我们不断膨胀的物质欲望。显然,这种征服自然的雄心壮志是以我们以往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为依据的。
然而,以往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存在三个突出问题。
其一,对自然界内在复杂性缺乏基本的认识。掠夺自然能力最强的工业文明,它的自然观是机械论的、还原论的。这种自然观把自然理解为一部硕大无朋的钟表,然后像拆卸钟表一样将自然还原成一组基本的、独立的零件。由此人们面对的是一个个孤立的自然“零件”,以及其间简单的相互联系。这种联系是机械的、线性的,表现为取出、置换或者增加一个“零件”,对于大局或整体的影响微乎其微。这样的认识决定了人类只能看到自己的生产行动所导致的较为近期的影响,较为直接的作用结果,预见不到比较远的未来将要出现的后果。
其二,过高地估计了对自然界操控能力。人类通过有计划的行动在自然界打下了自己意志的印迹,自然界也似乎向人类屈服了,让我们一开始便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要耕地得到耕地,要资源得到资源,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想要的都能得到。面对如此“驯服”的自然,人类很容易陶醉于胜利当中,过分地相信自己支配自然的能力,把人类当作世界的中心,把人类的意愿看成是自然的未来。
其三,摆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把支配和征服自然看作是确认自己的存在的方式,将人类外化于自然,凌驾于自然之上。这种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只看到了人的主体性,却漠视了自然及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忽视了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内在联系。于是,人类对自然的支配和征服过程,变成了对自然的破坏和掠夺过程,进而变成了对人类生存
《学习时报》:生态文明: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付立)
本文2010-03-12 22:51:03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20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