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环境报》:以战略环评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参与综合决策座谈会发言摘登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593下载180次收藏
 

编者按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参与综合决策座谈会不久前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等单位的29位专家学者围绕重大经济政策、重要区域发展战略的环境影响等议题展开座谈,积极献计献策。本报今日特摘录部分专家学者发言,以飨读者。

共识

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有很大空间,战略环评必须渗透到决策层面,战略环评是落实环境优先最重要的制度

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大有作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国家环保局副局长 金鉴明

最近两年,我在参与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的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具体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十一五”规划修编与城市定位的问题。如在对厦门海沧px化工项目进行规划环评时发现,海沧南部地区的工业布局是发展大型临海工业为主,同时建设交通、能源基地,但在这个区又要求发展高质量的住宅区和高质量的以商贸为主兼有旅游、文化功能的新型城市区,既要有最佳的环境,又要有新的化工项目,这就有矛盾。我们根据战略环评的要求和海沧的规划提出,首先海沧定位要准确,在这样狭窄的空间里面,不能两者并行,这是不协调的。再扩大到厦门市,整个厦门市也是在发展临海工业,同时又是文化城市、旅游城市、环保创模城市,是要发展人居的城市,所以规划环评中应明确城市的定位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考虑环境的承受力问题。大家知道珠三角经济圈,其排污量占全国总量的35%以上,由于环境不断污染造成酸雨增加,所以珠三角的环境容量已经饱和,相关产业需要转移。但是珠三角前几年还提出要建钢铁基地,要建很多重工业基地。没有考虑到究竟自己的环境容量有多大。所以我们当时提出来,希望当地对城市规划进行很好的修编。

再有,就是生态工业园区环境准入的问题。真正的生态工业园区必须提高环境标准,而且要推行绿色招商引资,提高准入门槛,这都是在规划和战略环评里面提出的一些源头控制措施和政策,并且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

从以上这些问题中,我进一步体会到环评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确实是一个有效的环境准入制度,在从决策源头防治环境污染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新时期走建设生态文明之路,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进程,同时加快推进“三个转变”,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在国家发展战略层面进一步从源头控制污染,切实解决环境问题,因而环评和战略环评就显得格外重要、格外迫切和不可替代。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连续保持高速增长,确实令人振奋,但是我们也付出了大量消耗资源、严重污染环境的沉重代价,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我们过去在经济建设中忽视了对发展思想和发展方式做出全面的判断和评价,忽视了对发展方式和生产要素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和科学预测,战略意识、统筹意识、协调意识都缺乏,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样很弱。因此可以看到,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在这方面大有作为,而且其意义更加明显。

国家环保总局近几年在进行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试点时已取得很显著的成效。如内蒙古自治区通过规划环评,修正了某些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树立了生态化的地区整体发展理念,打破了行政区域的框框,从经济、社会、环境、区域的角度加强生产力布局、资源配置优化,发展模式逐步走向区域可持续。可见,这两年战略环评带来的成效是非常显著的。

战略环评要参与综合决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 钱易

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次会议。

第一,我想谈谈战略环评和参与综合决策的问题。我们在制订环境影响评价法时曾有一番争论,当时是说要不要囊括政策环评,要不要囊括规划环评?本来我们起草的稿子是包含这些方面。我理解的评规划、评政策就是战略环评的层次,但是那个时候只确定3个:规划环评、政策环评和项目环评,讨论来讨论去战略环评的内容没有通过。当时有一个观点,规划也不到战略的高度。现在我们开始做战略环评的工作了,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应该看到,这一步还没有真正跨出来,因为相关法律还没明确,而且相关的工作还没进入更高的层次,而战略环评的工作就应该在国家的层次上做,否则层次就太低了。

第二,战略环评一定要贯彻好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精神。党的十七大告诉我们,中国一定要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适合国情发展之路,胡锦涛总书记还提到我们发展的几步:原来是尽快发展,后来是又快又好发展,现在是又好又快发展。这说明我们国家逐渐体会到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所以把“又好”放在“又快”的前面,但实际上这个问题并没有解决。我们的战略环评要做到怎么让我们的国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怎么真正实现科学发展,并不是gdp越高越好。现在世界上都在盯着我们的gdp增长了多少,也在预测我们的未来会怎么样。国家经济过热的趋势并没有完全止住,战略环评就应该发挥调控作用,一定要和这些紧扣,参与综合决策。

第三,我想谈一下企业的发展,讲讲汽车工业。中国的汽车工业在我们眼里一直是龙头,可以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所以现在中国的汽车业发展得很快,街上跑的汽车越来越多,这样肯定会影响到我们的环境。那么汽车工业应该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的土地与美国的土地比,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美国是930万平方公里,但是中国的人口是13亿,美国的人口是3亿。我们不能按照美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我认为战略环评应该做在前面。汽车工业不应该这样发展,也不应该鼓励私人买汽车,否则中国会陷入非常可怕的境地,到时候就来不及了。

依靠战略环评实现环境优先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法案室主任 孙佑海

我们要坚持环境优先的原则,环境优先的原则是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促使经济与环境资源人口相协调。战略环评是落实环境优先原则的最重要的制度。我们对宏观决策要进行评价,因为只有进行宏观评价,只有进行战略环评,才能真正实现环境优先。

战略环评要做好,存在的问题有哪些?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规划环评在环评法中已经有了,但是还不全面,现在是小的规划一般都有环评,大的没有环评,这与只做项目环评不做规划环评性质一样。第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法律越来越重要,但对法律我们没有进行环评,违背环保要求的法律一旦实施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第三,对规范性的文件和非规范性的文件我们也没有进行环评。第四个问题更加重要,政府文件对环境影响更大,但也没环评。我觉得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来说,对文件进行环评是我们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第一,我们要提高、强化对宏观行为进行战略环评的认识。第二,如何强化?从当前来说,要加快制订规划条例,落实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如何充实宏观决策的环评制度,也就是我们说的战略环评?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一是要修改“环评法”,这部法是2002年通过的,但是可以看到里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要把国民经济发展5年规划纳入环评的范围中,这虽然难度很大,但是一定要做,这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二是一定要把法律法规和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和非规范性文件纳入环评中,因为法律法规调整的范围越来越大。

我们的想法很多,困难也很大,怎么办?我认为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人们的认识,通过一些典型的事例加深对开展战略环评的认识;二是要进行执法检查,力量的积累是一个逐步的过程,通过执法检查可以发现一些问题,由人大提出修改建议,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现实的选择;三是通过这些活动,促使高层领导提高对战略环评的认识;四是国际社会如俄罗斯、美国、欧洲,都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强调

必须理顺环评和战略的顺序关系,环评应成为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依据,规划应该服从和体现环评要求,战略环评首先是战略性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环境报》:以战略环评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参与综合决策座谈会发言摘登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