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访谈实录]河北省环保局局长姬振海:建设生态文明还人民环境权益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511下载173次收藏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在新时期的伟大创举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新华网河北频道请到了河北省环保局局长、党组书记,河北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姬振海同志。姬局长,您好!

姬振海:大家好!

主持人: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概念首次被写进党代会报告,您认为这有怎样的政治意义?

姬振海: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将生态建设放到一个文明的高度,这是党在新时期的一个伟大创举,也彰显出党在推进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思维。这种新思维从根本上说就是把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提到了新的历史高度。

生态文明被提到这样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我认为有四方面的因素。

其一,生态文明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而人与自然的和谐,已成为影响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因素。

其二,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起始点。当前,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仍然面临着一定阻力。长期对传统工业文明的沿袭,固然使一些地方因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带来了物质和财富上的富裕,但毫无节制地消耗自然资源的生产方式,已经使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制约,作为生产基本要素的环境和资源的匮乏,成为许多地方发展的瓶颈;追求高消耗、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使人们在享受到物质增长带来的舒适甚至豪华的同时,忽视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不能以生态文明及时予以矫正,则经济不能保障持久,科学发展观也难以有效落实。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从根本理论上认同和建设生态文明,并以此作为最基础的起始点,才能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好。

其三,生态文明是扭转当前环境生态形势的关键点。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理论,把环保从行为实践提高到理论和伦理的高度,也深刻反映了我国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的严峻形势。有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化学需氧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环境形势严峻。就我省来讲,虽然经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全省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群众消费水平显著提高的情况下,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偏大,城市大气污染处于较重程度,河流水污染问题比较突出,湖库水质呈富营养化趋势,污染事件和环境纠纷逐年增多,已经进入环境污染高峰期和突发事件高发期。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状况,既要从人以外的环境上治标治本,更要从人们的思想深处治标治本,而这,就需要让生态文明的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其四,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环境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永续发展。做好这一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是和谐社会与文明建设的支撑点,同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和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主持人:2008年8月您主编的《生态文明论》出版发行,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生态文明进行了跨学科的探讨和全方位的研究。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姬振海:《生态文明论》出版在8月,但真正策划却是在2005年初。当时,胡锦涛书记提出在全社会大力传导生态文明,那时我来环保部门工作已经有二年多的时间,在实际工作中,我逐渐感到环境保护正在经历历史机遇期,生态文明必将成为一种社会普遍认可的文明形态。

环境保护不是仅仅污染治理,而是一个大的概念,更是一个理念。环境保护调整的是利益关系,当前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体利益和全部利益。因为污染损害的是公众的利益,既然损害到其他人的利益,那就要被限制。生态文明研究的就是这样的理念,也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回顾我国的环境保护史,环境保护曾经有过三次大的历史机遇。第一次是1971年官厅水库死鱼后,环境问题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随后推出环境保护"老三项制度",开启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破冰之旅;第二次是1989年《环境保护法》的颁布,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和支持,随后环境保护"新五项制度"陆续推出,环境保护被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第三次是1996年国务院第一次发布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拉开了企业排污达标战役的序幕,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0年,使企业超标排污由法律不能直接制裁变为超标即违法的重大转变。当前,我们正面临第四次重大机遇,那就是科学发展观和"三个转变"的提出,将环境保护提高到了前所未有历史高度。至此,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想已经呼之欲出。

主持人:您能不能用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态文明?

姬振海:你说的用通俗的语言,其实也就是用简单的语言。我一直认为,世界上一切最深刻的东西往往也是最简单的东西。面对生态破坏,我们人类曾经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对地球为所欲为,结果破坏了地球上的生态环境,并且自食其恶果。于是,人类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

反省的第一个认识是,人不能用奴隶主对待奴隶的方式对待地球,人若肆意奴役和蹂躏地球,实际上是把自己变成了地球的敌人,必将遭到地球的报复,就像奴隶主遭到奴隶的报复一样。地球是人类的家,人类应该为了自己的长远利益管好这个家,做地球的好主人,不要做败家子。

在这一认识中,主人的地位未变,只是统治的方式开明了一些。然而,反省的深入正在形成更高的认识:人作为地球主人的地位真的不容置疑吗?我认为,人是地球的客人。作为客人,我们在享受主人的款待时倒也不必羞愧,但同时我们应当懂得尊重和感谢主人。做一个有教养的客人,这可能是人对待自然的最恰当的态度吧。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就是将我们人类从思想认识、行为方式、制度建设和产业多个方面,让我们人类自己从主人向客人身份回归的文明。

主持人:目前,面对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河北省的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怎样的形势?

姬振海:同样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我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可以说是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环保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围绕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总目标,不断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加强了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环保能力建设,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改善,解决了一批危害群众健康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在服务全省改革发展大局上做出了积极努力。

这几年,河北省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逐年好转。2007年我省11个设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到或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平均为313天,比2006年增加了14天,这一数据比5年前增加141天,增幅达八成以上。石家庄二级天数达到287天,比2002年增加了106天,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下降50.9%,秦皇岛、廊坊市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秦皇岛市二级以上天数连续四年超过350天,北戴河区全年保持一级标准。今年1至10月,全省设区城市环境空气二级以上天数达到278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8天,全省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2.6%。

重点流域水环境恶化趋势开始得到遏制。2006年,全省14个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七大水系三类和好于三类标准的河流断面比例较2002年增加了15.6个百分点,五类和劣五类水质河流断面比例降低了1.4个百分点。秦皇岛、唐山近岸海域水质良好,秦皇岛海滨浴场水质全部达标。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呈现下降势头。根据国家公布数据,我省2007年上半年化学需氧量(cod)削减0.14万吨,比去年同期削减0.47%,下降幅度居全国第8位;二氧化硫削减2.72万吨,比去年同期削减3.2%,下降幅度居全国第5位,均好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cod增加0.24%,二氧化硫减少0.88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访谈实录]河北省环保局局长姬振海:建设生态文明还人民环境权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