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访谈]卢金友谈河流研究与水利工程(图)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97下载183次收藏
 



长江科学院隶属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始建于1951年,是水利部四大科研院之一,下设12个研究所和若干科研企业。50多年来,长科院承担了三峡、南水北调、葛洲坝等200多项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长江流域干支流河道治理、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大量科研工作,并为国家建设相关行业提供了大量技术服务,拥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投资和规模最大的长江防洪物理模型。2003年,长科院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3月26日下午,长江水利网特邀长江科学院副院长、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卢金友做客“大江论坛”,就河流研究与水利工程的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

嘉宾介绍:

卢金友,1963年3月生,浙江仙居人。 1984年7月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6月毕业于长江科学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 1987年7月至2007年9月在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室主任、副所长、所长,水利部江湖治理与防洪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007年10月任长江科学院副院长。

1997年,卢金友被评为长江水利委员会“百优工程师”,2004年获长江水利委员会重大成就奖,2007年获第八届钱宁泥沙科学奖。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您收看长江水利网“嘉宾访谈”。今天,我们为大家邀请到长江科学院卢金友副院长,就河流研究与水利工程的主题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欢迎您,卢院长。

卢金友:各位网友,下午好,很高兴能和大家在网上相见。希望能和广大网友充分交流!

主持人:今天的主题是河流研究与水利工程,听说您在2007年之前,已经在长江科学院河流所工作了20年,能否先向网友介绍一下长江科学院河流所的主要工作是什么,规模有多大,取得了哪些成绩?

卢金友:河流所是长江科学院最老的研究所之一,成立于1953年,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工5人,高级工程师25人,工程师32人。设有防洪减灾研究室、枢纽泥沙研究室、河道研究室、河流数值模拟研究室等四个研究室;有模型试验大厅5座,总面积约9万平方米,泥沙分析室2座,多套河工模型试验控制系统和量测系统以及一、二、三维水沙数学模型等。

河流所的主要工作包括河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研究、河流模拟技术与理论研究、江湖演变与治理研究、防洪减灾研究、水利水电工程泥沙研究、环境问题泥沙研究和水利血防技术研究等。取得的成绩可以从四个方面看,一是为长江流域治理开发规划、工程设计和建设与运行管理、水行政管理等提供了大量的科学依据;二是拥有大量研究成果,多项成果获国家及有关部委的奖励,并出版了多部专著;三是研究水平逐步提高,河流演变、河道整治研究及设计、工程泥沙和河流模拟技术等方面都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四是自身建设上,河流所是长江委首批文明单位,2004年获得了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状,2006年获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主持人:围绕治江事业,河流所开展了哪些工作呢?

卢金友:河流所围绕治江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说,在规划及相关研究上,参加了长流规、防洪规划以及长江河道治理、长江口整治、河道采砂管理、洞庭湖治理等规划工作;在水行政管理上,参加了防汛、涉水工程防洪评价、河道采砂论证等;在水利前期工作方面,除规划外,河流所还参加了堤防加固、河势控制、水利血防、江湖治理等前期工作;在水利水电工程论证上,参加了三峡、葛洲坝、丹江口、溪洛渡、向家坝等工程的论证;在河道开发利用上,进行了长江流域一些桥梁、电厂、取水、港口码头等的论证工作。这些都为治江和水行政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主持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河流所也面临着走市场的问题。在这方面,所里是如何做的,效果如何?您最深的感触是什么?

卢金友:走市场有一个需要与可能的问题。在“需要”方面,改革开放之后,社会经济发展较快,水资源、河道岸线开发利用比较多,这就需要做科学论证,需要有一系列的技术支撑;同时,国家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对科研单位也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科研单位自身需要通过走市场,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力。在“可能”方面,我们有实力和水平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可以通过走市场让干部职工转变观念,增强他们的开拓意识,全员参与,从而促进单位和自身的发展。

这几年走市场的效果还比较好。从经济上来说,通过走市场增强了所里的经济实力,从2001年占全所总收入份额的59%增长到去年的71%,职工的收入也有了明显增长。同时,走市场扩大了河流所的影响,提高了技术水平,并且还锻炼出了一支敢拼敢闯的队伍。

要说感触,首先是要转变观念,要有市场开拓的意识,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市场开拓网络。从50年代以来,河流所与沿江各级管理部门就建立了友好关系,这就为我们开拓市场提供了方便。其次是要严格要求自己,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在硬件上让业主满意。再次是要有诚信,诚信为本,要有好的服务意识和态度。最后是要形成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比如分配制度、激励机制、项目负责制度等,落实责任,不断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让全员都参与市场开拓工作。

主持人:目前,长江科学院的河流研究在世界上居于什么水平?世界上对河流研究最先进的国家有哪些?他们先进在什么地方?

卢金友:在河流泥沙研究方面,总体来说中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正因为如此,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就设在中国北京,世界泥沙学会日常办事机构也设在北京。

当然,国外有的国家在某些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先进的。比如美国,在泥沙基本理论、数学模型、水工建筑物局部冲刷等方面的研究比较出色;英国在泥沙基本理论,流域产沙方面研究的不错;荷兰是在河口海岸方面的研究与治理上;德国是在非恒定流输沙方面等;丹麦的mike系列数模以通用化了。等等。

长科院在河流泥沙研究方面,前面也提到过了,像数学模型、物理模型、河道演变、河道整治、水利枢纽泥沙整治方面的研究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主持人:我们看到,现在已经有不少网友提问了,有一位网友提到了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您能先告诉一下网友们,在三峡工程的泥沙研究方面,河流所主要承担了哪些研究工作,有哪些研究成果吗?

卢金友:在三峡工程泥沙方面的研究,从时间上来说,河流所是全程参加有关研究工作,从上世纪50年代长江委开始研究三峡工程就介入其中。三峡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及施工设计阶段,河流所都开展了大量研究。

从内容来说,三峡工程的“上、中、下”三块,河流所都参加了研究。“上”就是水库这方面,比如水库泥沙淤积,水库长期使用,蓄水位论证,变动回水区冲淤与影响及对策研究等。“中”是在坝区泥沙方面 ,我们参与了坝区泥沙淤积规律,河势变化调整规律,电站泥沙的淤积及防治措施,通航建筑物(船闸、升船机)上下游引航道泥沙淤积及防淤、减淤措施的研究等。“下”主要是长江中下游,三峡工程运行后河道、湖泊的冲淤变化、河道河势变化、江湖关系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防洪、航运、涉水工程的影响,采取什么对策避免这些影响等。

采取的研究手段,基本上我们这个学科能用的都用上了,比如说实测资料的分析,已建工程的类比研究、水沙数学模型计算、实体模型试验、仿真系统等。成果方面,我们的一系列研究为三峡工程的论证、设计、建设及运行管理等方面提供了依据,也有多项成果获奖,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很多年轻同志现在都可以独当一面进行三峡工程泥沙方面的研究。

主持人:现在社会上有部分人士认为,三峡工程现在的泥沙问题十分严重,根据河流所和您的研究,您能否可以做一个客观的评价?

卢金友: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受到了方方面面的关注,国内外都很关注。从泥沙的角度,三峡工程现在的情况在有些方面比预计的好。

我就介绍一下这几年在泥沙方面的观测结果。从水库淤积上来说,上游来沙有所减少,2003年到2006年入库沙量只有原来研究预测所采用水沙系列前四年平均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这几年水库淤积量比原来预计的量少,但水库排沙比与预测的基本一致。坝下游冲刷发展的速度比预测的要快一些,总体比原来多一些,宜昌到枝城比原来预测多冲刷了11%左右,整个荆江河段总量比预测的冲刷少一些,上、下荆江分段变化和原来预测有一些差别,城矶陵以下河段冲刷比预计要多。

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很多的,一是三峡工程本身的拦沙作用,二是上游来沙量减少较多,2003~2006年减少了60%多。大家说三峡工程泥沙问题严重,可能主要是担心下游冲刷后引起的问题,尤其是会不会发生崩岸、堤防的安全等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访谈]卢金友谈河流研究与水利工程(图)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