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震后须关注与地下水相关环境问题(童国庆)
编者按: “5·12”中国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11天,我们已在泪水与烛光中挥别了4万多名罹难的同胞,接下来更需要化悲痛为力量,尽全力做好震后各项次生灾害的防御工作。
地震引发的次生环境灾害中,水污染是尤需注意的。地震中,一些危险品液体可能会流入附近水体,造成水污染,而由于水体的流动性,还可能会扩大污染影响。为此,本版特别选择了保加利亚科学院水问题研究所专家的一篇文章,为灾区震后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同时,由于灾区现已进入高温时节,高温下的环境卫生防疫工作也尤为重要,本版同时配发美国环保局网站针对如何应对高温环境的一些建议,以资借鉴。
地震造成的地面破坏还比较容易被发现或者监测到,但对于地震造成的地下破坏则易被忽略,及至地下水体破坏造成严重后果时才重视,往往为时已晚。
地震破坏了毒性污染物处理设施,损坏承载毒性污染物的结构,造成有毒物质泄漏到地下水的事件。因为容纳和处理毒性废物的结构,如地下填埋、水塘或咸湖等,通常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它们会被地震活动所破坏。而地面上的建筑,如水箱、水塔和其他混凝土的结构,也很容易被损坏、颠覆和摧毁。
地震会给地下水带来严重影响,由于地层运动而造成的新的地下水体的特征难以被完整和定量地描述,浅层地下水可能会被人类活动、工业和农业废弃物污染,而作为未来水供应主要来源的深层地下水所受影响也是未知的。
必须保证灾后人们得到充足的、并且没有健康风险的水资源供应,这就需要我们立即行动,确保地下水免受污染
《中国环境报》:震后须关注与地下水相关环境问题(童国庆)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3-12 22:49:45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088.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