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灾后重建的环境支点(陈谦)
灾后重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将成为“让一切从头再来”的支点。
“从地震发生后的那一天起,我们重建家园的信心一直都没有改变。”北川县县长经大忠的话体现的不仅是北川人民的强烈意愿,更是所有灾区群众的坚定信念。
家园必须重建。但一场大地震,同时也将很多严峻而现实的问题摆在人们眼前。灾后重建,在哪里建?建什么?怎么建?
选址,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没有人愿意离开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地方。能在原来的地方重建家园当然好。但必须考虑的问题是,有些地方是不是适合原地重建。
目前传来的消息是,北川县城废墟已经基本确定不会重建,而将会另行选址再建。
远离故土,诚然会让灾区的群众黯然神伤,但从保护灾区人民生命,使重建的家园能够安全和稳定等角度出发,也许一些灾区易地重建是必然的选择。
狭长的山谷、闭塞的交通、脆弱的生态,再加上处于地震带上的龙门山山脉。无论是地质条件还是自然环境,都使当地面临着恶劣的生存环境。
地震发生时,位于漩坪乡与北川县城中间的村庄的村民亲眼看到峡谷两侧的山崩塌,流经上游漩坪乡的湔江被堵死了。一批漩坪乡的店铺因为地势低,很快就因地震导致的水位暴涨,沉没在几米深的水下。
残酷的事实清晰地警醒着我们,灾后重建,必须从更宏观的角度,以更大的视野考量环境问题。不仅要有效规避自然灾害的威胁,还要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力,考虑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是否会使生态环境处于一触即溃的临界状态,从而在外界不可抗力的作用下,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从这个角度而言,震灾移民也应是一场生态移民,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地区,应尽量减少人类的聚居和活
《中国环境报》:灾后重建的环境支点(陈谦)
点击下载
本文2010-03-12 22:49:42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081.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