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报》:城市水污染治理需因地制宜(薛惠锋 张慧琳)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5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被联合国确立为13个贫水国之一。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国内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也越来越严峻。
当前,全国669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有110个城市严重缺水。工业排放和城市生活污水的不断增加,造成水环境污染严重,使原本就短缺的水资源形势更加严峻。城市水污染已经成为当前严峻水污染形势的主导因素,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带来水资源枯竭的危险,从而导致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难以为继。
我国城市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使我国水资源日益紧张。水体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全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亿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全国七大水系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质受到污染。全国1/3的水体不适于鱼类生存,1/4的水体不适于灌溉,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50%的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标准,40%的水源已不能饮用,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源污染造成的。
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使得我国本来十分紧张的水资源供给形势更加严峻。2007年5月,太湖蓝藻暴发引发江苏省无锡市百万居民饮用水危机;同年7月,沭阳县由于上游的不明污染团,导致自来水停水,城区20多万人断水44小时;安徽巢湖也出现了蓝藻迹象。这一系列的事件表明,中国开始步入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城市水污染形式严峻。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仅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与2006年相比,下降4.9%;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今年,我国各大城市总体水环境状况仍旧不容乐观,水污染治理仍是重中之重。
日趋加剧的城市水污染,已对人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严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水中污染物会直接进入人体,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带有病菌的水污染物,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水,也对人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国内外由水中检查出来的有机污染物已有2000多种,其中114种具有或者怀疑有“三致”物质。在发展中国家,各类疾病中有8%是因为饮用了不干净水而传播引发的,每年因饮用不干净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万人死亡。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农业生产使用污水,会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土壤质量降低和农作物减产。我们绝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为了拥有洁净的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当从现在做起。
探索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我国城市水体污染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工业发展中超标排放的工业废水;二是城市生活污水。我国每年约有1/3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工业废水大都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是水域的一个重要污染源。不同行业、不同种类的工业企业,废水的排放量以及废水的成分也各不相同。
工业废水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有酚、氰、重金属、石油类、酸碱盐类和各种有机物等。随着国内工业结构调整的逐步优化,以及政府管理部门对工业污染控制的不断加强,2006年,工业废水排放量240.2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4.7%,比上年减少1.1%,工业废水的直接排放量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但是,工业污水排放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不少老企业废水排放还相当严重,并且无力治理;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企业仍然大量存在;很多企业有法不依,违法排污现象也相当普遍。相对于城市工业废水污染压力的日趋缓解,城市生活污水的排放数量和负荷,却随着人口的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正以较快的速度上升。2001年~2006年,生活污水的氨氮排放量明显超过工业废水,并且比
工业废水氨氮排放量多一倍左右。2006年末,据统计,全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达到296.6亿吨,占废水排放总量的55.3%,比上年增加5.8%。
如今,生活污水排放量已经明显超过工业废水排放量,成为污染的主要矛盾。由于城市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集中处理设施严重缺乏,污水处理技术还有待提高等原因,导致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而直接进入水体。目前,生活污水的实际处理率和水平仍较低,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和污染分担率上升较快,城市段的河流湖泊的污染程度依然较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现状日益严重。
追溯城市水污染难以治理的根源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采用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高消耗、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生产用水处理率和重复利用率较低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不少城市对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经济效益,忽视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和环境效益,导致城市水污染难以根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市水污染防治的政策机制还不够完善
制定污水处理的方针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一是单一的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已经不合时宜。集中易使不同来源的污水混在一起,成分将非常复杂,处理的工艺流程也将十分复杂,处理成本也会很高。污水集中处理还要求建设大型的污水处理厂和满布全城的管网,同时还需要消耗大量的电力,
《中国环境报》:城市水污染治理需因地制宜(薛惠锋 张慧琳)
本文2010-03-12 22:49:36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07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