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管理相关重大问题专题调研报告
一、大中型灌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与作用
大中型灌区是一个包含社会、环境及灌溉区域内的所有活动的集合体。大中型灌区内各项活动不仅涉及到“三农”问题,还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改善等问题,可以说大中型灌区不仅是重要的农业基础设施,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
(一)大中型灌区是国家粮、棉、油生产的重要基地
我国的气候条件与水资源状况决定了灌溉在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灌溉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是非灌溉耕地的2倍以上。目前我国有大型灌区(30万亩以上)434处,中型灌区(1-30万亩)7383处,大中型灌区现状有效灌溉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4,生产的粮食占全国总量的1/2 左右,其中,大型灌区现状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8,生产的粮食却占全国总量的1/4以上,农业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3以上。陕西省大型灌区灌溉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28.5%,生产的粮食产量占全省总产的53.8%,生产经济作物占到全省总产的80%以上。大中型灌区是规模化农业生产和国家粮、棉、油生产的重要基地,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大中型灌区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增收的基础保障
调研中了解到,大中型灌区内的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普遍好于非灌区,有的高出1倍以上;山西省夹马口灌区农民人均收入由1998年的2774元增加到2006年的6636元,是运城市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倍多,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年灌溉增产值平均增加35%。甘肃省景电灌区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支撑,而且解决了灌区40万人、100多万头牲畜的饮水问题,景电灌区已成为了景泰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大中型灌区发展促进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社会和谐稳定。
(三)大中型灌区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
目前,随着灌区内经济社会发展、小城镇建设以及人口增加,有的灌区已由单一为农田灌溉服务转变以灌溉服务为主并兼顾为企业、城市生活、生态供水等多元化的服务。据统计,大型灌区除了向农业灌溉供水外,灌区还提供了1/7以上的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山西省霍泉灌区除了灌溉供水外,还承担向山西省焦化集团和当地工业供水,是灌区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供水保障。
(四)大中型灌区是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
大中型灌区是农业生产活动与人类活动最为活跃与频繁的地区,由于水资源条件较好,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相对良好区域。灌区的用水行为、工程设施状况直接影响到水资源合理配置和区域水循环变化,进而影响到生态环境变化。甘肃兴电灌区紧靠腾格里沙漠,灌溉通水后,彻底消除了灌区内的沙漠化现象,沿腾格里沙漠边缘发展了近32万亩灌溉地,灌区新植树100多万株,种草5000多亩,累计保存林业面积达36500亩,有效遏制了腾格里沙漠南侵。许多大中型灌区坚持将灌区配套节水改造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美化了城乡人居环境。
二、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管理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十多年来,国家利用国债资金启动了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期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开展了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节水改造,通过工程改造与管理改革,灌区工程状况有所改善,管理得到加强,提高了灌溉用水效率与效益,缓解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一)工程改造
截止2007年,国家启动了376个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占规划改造灌区总数的87%,共安排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资233亿元,占规划骨干工程投资的17.9%,其中,中央127亿元,地方配套106亿元。调研的8个省区已开展节水改造的大型灌区124处,占规划改造总数的86%,已安排投资87.03亿元,占骨干工程规划投资的19.5%。
1998年以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安排了190个重点中型灌区(5-30万亩)节水改造项目,占规划改造总数的12.6%,总投资43.4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农发资金15.75亿元,地方应配套27.62亿元。截至2007年,调研的8个省区利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已开展节水改造的重点中型灌区49处,占12.8%,已安排资金10.19亿元,占其规划投资的12.1%。
调研中了解到,在工程改造中,各灌区加强领导,认真执行水利基本建设程序,贯彻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严格合同管理。利用有限的资金优先解决严重渗漏渠道的防渗、病险工程、“卡脖子”工程和建筑物配套等影响灌溉效益发挥的关键问题。同时,积极进行大型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本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先进适用、高效可靠的原则,开展了数据采集、闸门远程控制、水情遥测与用水量测、灌溉用水管理、水务公开等为重点内容的灌区信息化建设,提高了灌区工程安全运行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许多灌区结合工程实际,在节水改造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陕西省宝鸡峡灌区在韦水倒虹除险改建项目中,引进省内首例管道底部90°范围大曲面粘钢补强、“一锚两粘”(自锁锚杆、粘钢、粘碳纤维布)、钢管埋弧自动焊接、无声爆破等新工艺,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工程投资。
(二)管理改革
在灌区工程配套与节水改造的同时,各灌区积极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
1、积极开展灌区管理单位体制改革。调研的省区均出台了管理体制改革具体实施意见,完成了灌区管理单位改革实施方案,部分已得到当地政府审批。甘肃省129个灌区的改革方案已经当地政府批准实施,占大中型灌区总数的71.3%。陕西省已有121灌区管理单位改革方案得到批复,占应改革单位的51%,落实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4181.5万元,占应落实费用的31.9%。同时,各灌区以水管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推进人事、劳动、工资等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效果。甘肃景电灌区将三级管理改革为二级管理,科级机构由94个减少为45个,减少48%,机关人员减少了20.4%。
2、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水价制度和水费计收制度。调研的灌区结合实际情况,对水价进行了成本核算,并调整了水价,同时积极探索水费管理办法,加强用水计量和计收管理,实施公开透明的“阳光工程”,得到了用水户的普遍拥护。山西夹马口灌区量水设施涵盖了所有斗口,在各个供水点设立透明栏、流量查对栏、水价公布栏和举报电话等,实行流量、用水时间、水价公开,使灌区用水管理直接置于农户的监督之下。
3、推进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调研中发现,各灌区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管理办法、组织章程等规范文件,推动用水户协会等群众用水合作组织建设;有些省份水利部门与民政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民用水户协会审查登记的文件,规范协会建设。截止2006年底,甘肃省已成立农民用水
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及管理相关重大问题专题调研报告
本文2010-03-12 22:49:31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056.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