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环境报》:生态文明给城市带来了什么?(刘蔚)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425下载226次收藏
  #trs_autoadd_1219712678875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19712678875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19712678875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19712678875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19712678875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本期对话人物

 

何增科 1965年出生,河南省灵宝人,现为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协助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主持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厦门的实践”课题,负责领导“生态文明(城镇)指标体系”研制并撰写课题总报告。

 

对话人 中央编译局当代所所长 何增科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刘蔚

 

点击一

焦点关注

早在2005年就开始研究生态文明的原因

关键思路 

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记者:“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厦门的实践”这一课题于2005年开始启动,而“建设生态文明”是在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才正式提出。那么,为什么早在2005年,中央编译局就开始选择生态文明这样的主题进行课题研究呢?

 

何增科: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过程中,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负责的研究团队深刻地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和题中应有之义。

 

俞可平在2005年就发表了《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一文。他认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的保护相协调,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把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些要求视为发展的基本要素,其目标就是通过发展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社会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平衡。简言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人类幸福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中央编译局研究团队从2005年开始选择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涉及生态文明的内涵和外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生态文明的基本理论、国外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以及我国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实践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能够引起全党和全社会对生态文明问题的高度重视,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

 

记者:为什么选择福建省厦门市作为研究的主体,并与厦门市委、市政府进行了这样的课题合作?换言之,选择生态文明城市研究的条件是什么?

 

何增科:生态文明建设课题既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学术研究课题,同时更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题。

 

生态文明建设课题要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产生有益的推动作用,需要积极研究和总结国内外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中央编译局拥有外语和外文方面的语言和资源优势,同时与国外许多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有着密切的交流,研究和总结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难度不大,而研究和总结我国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良实践与经验则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合作,而后者需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福建省厦门市正是理想的合作伙伴。改革开放以来,厦门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多项指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和“联合国人居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当中央编译局领导向厦门市领导提出建立“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厦门的实践”联合课题组,共同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课题研究时,以何立峰书记为首的厦门市委、市政府热烈响应并给予了全力支持。

 

点击二

焦点关注

生态文明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意义

关键思路

保障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记者:课题研究历时3年,在这个过程中,您本人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是否产生了一些变化?或者有哪些更深入的理解?

 

何增科:生态文明课题研究历时3年,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增强自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信心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环境报》:生态文明给城市带来了什么?(刘蔚)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