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铮:汶川大地震与水电建设
潘家铮,一位年逾八十的老人,一位因患结肠癌刚刚接受了手术的病人,一位中外著名的水电专家。“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当天住进医院的他,最关注的不是自己的病情,而是地震灾情,是灾区的水电站,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水电事业。在四川汶川大地震百日之际,记者来到他的病房进行采访,潘老深入阐述了他对汶川大地震与水电建设问题的思考。潘老的思考与社会上某些议论颇不相同,现整理刊载于下,以供讨论。
“水电建设对抗震救灾作出了重大贡献”
记者:汶川大地震发生时,您刚刚住进医院接受治疗。现在大地震已过去三个多月了,您对这场灾难有什么感受?
潘家铮:汶川大地震是历史上罕见的地震巨灾。伤亡之重、损失之大,震惊世界。非身临其境者很难想象人间竟会发生这样的灾难。在三十多年时间内,中国连续遭受唐山和汶川两次特大地震灾害,这是国家的不幸,是“国难”。
但是,“多难兴邦”,在大灾难中,我们看到了灾区人民不屈不挠、可歌可泣的战斗精神,看到党和政府作出并采取了果断、正确、有效、透明的决策和措施,看到全国军民紧密团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争先恐后投入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种种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现实使我坚信,灾区必将重新建起更加美好的家园。我更坚信,任何灾害摧毁不了历经千磨百劫、已经崛起于世界的中国人民,任何灾害阻挡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
同时,我还看到境外骨肉同胞、友好邻邦和各国政府与人民对灾区表现出来的深切关怀,他们伸出援助之手,为我们的抗震救灾提供了大量、及时、真诚和可贵的援助。这使我深深感受到“血浓于水”的骨肉同胞情谊,感受到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真诚友谊。我深信在民族大义的旗帜下,祖国最终必会走向和平统一,全世界必会走向和平、和谐的发展道路。
记者:听说您在病床上还关心着灾区水电站和大坝的损毁情况和复建、续建问题,并且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我们非常感动。
潘家铮:我是5月12日因患结肠癌住院接受手术的。躺在病床上不久就发生了地震巨灾。震区内的许多水电工程,有些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有些是近期修建的。我对其中部分工程多少参与过一点工作,或在审查、鉴定意见书上签过名。水坝如在地震中出事,将引发严重的次生灾害,因此我无法不关心。老部长钱正英同志也来电话、送资料,鼓励我做些调研工作,因此,我请求有关单位能给我一些信息,以便分析研究大坝和水电站损毁情况,并为今后修复与续建提出一些建议。我已无法亲去现场,这也是一位年逾八十,躺在病床上的老工程师所唯一能做的一点努力了。
记者:据水利部领导透露,这次地震中有2380座水库出现险情,其中有69座存在溃坝风险,许多人听到这组数字后都大吃一惊。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潘家铮:我当然相信水利部发布的数据。但是必须指出,这是包括八个省市的极广大地区的数据,更重要的是信息中没有说明这几千座水库中有几座是高坝大库,也没说明“险情”是什么性质的“险情”,会产生什么后果。这就容易误导人民。
水库有巨型、大型、中型、小一型、小二型种种等级,水坝有混凝土坝、堆石坝、土坝、高坝、低坝种种情况,有的“险情”非常危险,极难排除,有的并非如此。水利部统管全国水库,必须把所有水库都统计进去,哪怕是地方上甚或农民堆筑的小土坝形成的小水库都算数,有些本来就是病库、险库。我估计这2380座水库中,绝大部分是小水库,称得上高坝大库、大中型水电站的只有几座、十几座。所谓出现的“险情”也不大,只要当地适当处理就可解决。请设想一下,这些水库如果都很重要和危险,每座水库得派两位专家去研究指导,水利部就得派出4760位专家,如果每座水库派出100个人去抢险,就得派出23.8万人的抢险大军。只要这样想一下,就可以“思过半矣”。我们要真正了解和分析问题,必须弄清问题的要害,不能只看个“统计总数”。
这2380座水库与正规的水电建设能拉上关系的恐怕极少,但由于受这组数字的影响,而且人们一提到水库就想到水电站,以致一些媒体和文章中出现许多极端的、指责水电的话:“水电开发达到疯狂的程度”、“脑海中浮现的只有两个字‘贪婪’”……似乎没有人问一问这2380座水库有几座是高坝大库、大电站?没有人问一问这2380座水库几十年中在供水、灌溉、发电、发展经济中起了多少作用?没有人问一问地震后究竟垮了几座水库,死了多少人?我觉得这样的报道和评论是有失公正的。
记者:无论如何,地震区内修建了那么多水坝、水库是许多人过去不知道的。地震中,这些工程也确实受损或出险,因此有人认为在地震区内不应修这么多水坝和水电站,应该反思,在复建和续建中也应慎重。您怎么看这些问题?
潘家铮:首先,你仍然把那2380座水库都称为在“地震区”内是不妥当的。汶川地震北京也有震感,你能把北京也算作汶川地震区吗?实际上,震害最严重的是都江堰上游的岷江流域(及邻近地区),这里算得上高坝、大库和大中型水电站的只有四五座,把万把千瓦的小水电也算进去,不过二十多座;在强烈的地震下,灾区的各个领域:铁路公路、房屋建筑、水利水电、工矿企业、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都发生了重大的甚至致命的破坏,或产生严重的次生灾害。
复建中当然应该吸取教训,但若因此认为在震区不应修公路铁路,不应盖房子住人,那就是荒谬的了。除非你打算放弃这块国土。更何况比之其他领域,水电工程所受损失十分轻微,更没有造成次生灾害。所谓险情,多为闸门破坏,以至水位逼近坝顶或溢顶,很快就能够解决了。如果“反思”的结论是这个地区不应开发水电,震后也不应修复,那么,这个“反思”就值得再“反思”一下了。
记者:地震中,灾区的水坝和水电站究竟损毁情况如何?对上下游有何影响?
潘家铮:我这里有一份水电顾问集团公司的“岷江流域上游各水电工程震后现场检查项目情况”,对大小21座水电站及水坝的震害做了详细的调查。从材料可知,人员伤亡是非常少的,主要的破坏是变电、输电架构和送出线路的倒塌、送电中断;机电设备、仪表、通讯、备用电源的损坏;其次是边坡崩塌,交通中断;泄洪设施的闸门、启闭机或结构的破坏,导致不能正常启闭泄洪;引水系统的露天部分,如进水口塔架、压水管道也有个别淹埋、损毁情况;厂房围墙和生活设施倒塌。至于至关重要的大坝,我们举离震中最近的两座高坝——沙牌碾压混凝土拱坝和紫坪铺面板堆石坝为例,前者未出现明显破坏,后者坝体有些沉陷,面板脱空错位,坝顶、坝后防护设施有所破坏,完全不影响大坝整体安全,而且容易修复。对水电站来说,这些当然都是重大损失,但和其它系统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更重要的,这些损失全是系统内部损失,对上下游没有产生次生灾害,相反,水电对抗震救灾作出重大贡献。有些水电站在地震中一直维持供电,许多水电站在震后很快恢复对灾区供电,水库形成的深水航道是震不垮的生命补给线。强大的主电网也迅速修复供电,为灾区送去光明、希望和动力(电力系统的恢复是最快的,得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许多媒体对电力部门的贡献只字不提,一味质询为什么要在灾区修那么多水电站,我认为是非常不公正的。
记者:我还要问一下,现在震区水电站都在复建和续建,有人认为是“疮疤未好就忘了疼”。不进行反思,不遵照国家的复建规划,仓促复建水电站是否合适?
潘家铮:各行各业的复建都应遵照国家的复建计划进行,但水电站有它的特殊性,它的站址不是可以任意挪动的。目前检查说明,没有一座水电站已无法修复,需要放弃、拆除或另建。主要是一些轻微震害,完全可以视具体条件修复,实际上也称不上“复建”。
震区自然资源较
潘家铮:汶川大地震与水电建设
本文2010-03-12 22:49:18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4038.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