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杨希刚)
摘要:水利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水利工作的一项基本的工具和手段。本文在分析水利信息系统发展概况及在水利工作中的作用基础上,深入论证了解决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研究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措施,指出当前应加快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定额的编制工作,尽快完成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经费的测算工作,及早制定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办法,争取早日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水利信息系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水利 信息系统 运行维护
一、水利信息系统发展概况及在水利工作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贮、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一起构成了信息技术的核心内容。信息技术在水利方面的应用与发展,起因于防汛和水文测报的需要,而且从通信开始。比如,鉴于黄河下游防汛对下游两岸社会发展带来的严重威胁,十九世纪末清朝政府就提出在黄河下游建设通信设施,到1908年,黄河下游两岸已经架通了700多千米的电话线,保证了水情测报、防汛调度等信息的快速传递。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在各个行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基本形成,主要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应用,这四个方面通过网络有机成为一体,其中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存储,一般称为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主要为应用服务。目前信息系统在水利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子政务、水情测报预报、防汛指挥调度、水资源调度与管理、水质监控、水土流失监测、建设管理、视频会议等。水利信息系统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在水利部的高度重视下,水利部机关、各流域机构、地方水利部门等,都着手编制了本单位的水利信息发展规划,并对水利信息系统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目前初步形成了水利部与国家机关和有关部委,以及流域机构、省区水利部门等的网络连接,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快速传输,提高了快速反应的能力、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了水行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水利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水利工作的一项基本的工具和手段。
二、解决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水利信息系统的固定资产不包括水文等信息采集部分,就已经达到十几亿元。由于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水利工程相比具有许多特殊性:一是系统性强,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整个系统瘫痪;二是内容复杂,除了采集、传输和存储的硬件设施外,许多软件在后台运行,看不见、摸不着;三是运行成本高、技术发展快,系统在运行中除了对易损设备需要及时进行更新外,还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带来软件升级速度加快等;四是没有专门的运行维护经费支撑,造成水利信息系统建设规模越大,运行管理单位的包袱越重,使得水利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问题引起了水利界许多方面的关注,尽快解决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近些年,国家财政改革不断深入,预算管理越来越规范。目前实行的政府部门预算管理改革,就是从规范预算分配入手,强化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使政府部门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进一步公正、公开、高效,这是构建公共财政管理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制度的重要创新。按照这个理念,长期困扰公益性水利工程的养护问题,随着水利工程养护定额的颁布实施、养护标准的建立和养护资金的到位,得到了根本性解决。借鉴水利工程的养护问题的解决途径,深入研究解决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问题的根本途径和办法,已经成为当前十分重要而且紧迫的工作。
三、研究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研究水利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问题,首先需要明晰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的任务和系统的特点和组成;其次需要
水利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问题的认识与思考(杨希刚)
本文2010-03-12 22:36:35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9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