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黄河工程管理维修养护规范化(胡秀锦)
水管体制改革后工程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运行的标准更高。在防洪工程维修养护管理方面,要做好工程管理的管理养护,开展系统的、专业化的安全检查观测,改善备防石料存放方式,改善各种管理设施。生物防护工程是工程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总体的规划设计,根据其防护林、护坝林、草皮护坡、适生林等的不同特性,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科学的种植方法,有计划地进行更新换代。黄河工程管理维修养护规范化的生态景观建设要立足于防洪安全,综合考虑文化、生态、工程建设以及它们之间的契合关系,利用景观建设满足水利风景区发展需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及时排泄降雨径流以有效保护堤身免遭雨水冲刷破坏,规范化工程在坝顶两侧修建纵向排水沟,与坝身横向排水连通,形成排水网络。黄河规范化工程管理要以确保工程安全运用和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为中心,实现工程管理现代化。
黄河规范化控导是保证黄河防洪安全的工程体系,是黄河人文精神风貌的窗口,是黄河下游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在治黄工程中的具体体现。
1 黄河规范化控导介绍
1998年兰考河务局对黄河控导实施了控导加高改建或新建,修筑坝顶道路,栽种防护林、生态防护林和健全管护设施等项目建设,于2007年全面完成控导黄河工程管理控导建设任务。规范化控导的养护,形成集“安全、生态、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充满黄河特色的现代水利工程。
规范化控导包括以控导、护坝地和护坝林为主体的防洪保障线、坝顶沙石路形成的抢险交通线,以及由防护林、生态林、护坝林、行道林和草皮防护措施构成的生态景观线,还有各种管理附属设施。
规范化控导主要内容及指标如下:①控导:坝型结构以粗排乱石坝或扣石坝为主,坝顶高程低于相应坝1m,坦石顶宽1 m,外边坡1:1.5,内边坡1:1.3,根石台台顶与2000年相应3000m3/s流量的水平,台顶宽2 m,控导根石坡1:1.5,设备方石。②控导:坝顶宽度为15m,临背坝坡(包括护坝边坡)1:3,联坝道路路面宽度6m,路面为泥结碎石。③附属工程:坝顶行道林为坝顶两侧各种植一行风景树,坝肩种植花草,坝顶两侧各设置一条纵向排水沟;坝坡上每隔50m设置1条横向排水沟;护坝地顶高程与2000年设计防洪水位平;管护基地每隔10km左右设置一处;临背河坝坡上种草,临河种植防护林,背河种植适生林、生态林。
2 规范化工程管理形势
2.1 水管体制改革
黄委2006年开始全面启动所属水管单位以“管养分离”为核心的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彻底打破了黄河水管单位长期形成的集“修、防、管、营”四位一体的管理体制。截止到2006年6月,水管单位已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规范的原则,形成水管单位、维修养护单位、施工企业“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的新体制格局。
改革后,基本理顺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实现了水管单位、维修养护单位、施工企业的机构、人员、财物的分离;对工程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的职责界定、计划编制、合同签订、维修养护实施、质量管理、项目的监理、验收、责任追究、经费管理等进行了规范,构筑了新的工程管理运行机制框架,并开展了相关的培训工作。
通过水管体制改革,过去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维护经费不足等长期制约工程管理发展的主要问题得到根本解决;稳定了管理队伍,增加了职工收入;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提高了维修养护人员的责任心、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最少的投入取得了最大的管理效益,对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能够良性循环的管理模式提供了保障。
2.2 工程管理现代化
规范化工程管理,工程管理的内容更加丰富,运行的标准更高。加快工程管理现代化掩护的步伐,全面推进工程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和今后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任务。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要求有现代化的水利工程设施、现代化的监控调控手段、现代化的管理模式以及现代化素质的管理队伍。这不仅是物质基础的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思维方式、思想方法的现代化。
3 防洪保障管理
3.1 抢险交通管理
黄河控导不仅是抵御洪水的主要屏障,还是贯穿各控导的重要通道,更是防汛抢险的必经之路。而每年的主汛期多为雨季,坝防道路雨天泥泞,车辆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了防汛抢险,因此,硬化坝防道路是十分必要的。
坝顶道路养护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组织检查各项工程设施的完好情况。
对于已硬化的坝顶道路可针对具体情况择优选择专业的养护公司承担维修养护任务;对于日常的小修保养,可以选择已成立的维修养护公司进行维修养护,同时为培养专业化的维修养护队伍打下基础;对于技术要求较高的中修和大修任务,可选择专业的公路维修养护队伍承担,以减少运行管理成本。
3.2 工程检查观测
工程管理的本质是安全管理,检查观测是工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对工程进行经常、全面的检查以及必要的观测,及时发现工程的异常和损坏,掌握工程在运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变化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工程的完整与安全运用。
工程检查不仅要了解工程外部的异常和损坏,还要使用必要的工具、仪器以及先进的技术进行内部探测。
信息化水平是工程管理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布设合理的工程观测设施,对及时掌握工程运行安全状况、提高工程维护决策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后应利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和高科技手段,实时了解掌握工程的运行状况和内在质量,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工程隐患。
内部探测往往是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等多方面的相关知识,要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才能胜任该项工作,因此像堤防隐患探测这样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应该择优选择经验丰富的专业性队伍承担,减少管理、培训、运行成本,实行专业化管理以确保堤防隐患探测成果的质量。
3.3 护坝地管理
护坝地丰富的土地资源推动了生态林、适生林、经济林的建设,黄河护坝地是黄河工程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开发利用必须立足于黄河防洪安全,与工程管理相结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4 改善备防石料存放方式
过去黄河控导备防石是每公里2.5m3/km储备于坝顶临河一侧,备防石则露天堆放在坝坝顶,离迎水面坝肩最少3m。备防石料主要是为满足平时控导养护修理的需要,也是汛期抢险的应急之需。但是这种传统的存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了工程的安全,如备方石放在坝面上,增加了坝顶的附加荷载,降低了坝岸的稳定性,出现的动物洞穴、裂缝、陷坑等隐患不易被发现。大量的土石料星罗棋布地存放于坝上,加大了维修养护的工作量,给工程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
规范化控导备防石料的存放应是方便使用、集中存放、规范有序、整齐划一,有利于工程管理和良好的坝容坝貌。备防石应集中存放在坝顶,逐步取消坝顶背后备石,备防石在控导坝顶存放,存放不了的可以在护坝地集中存放。
3.5 改善管理设施
规范化控导养护后要对管理设施进行全面考虑,达到提高工程安全、整体美观和现代化的目的。
要定期对标志牌进行校对、更换、维修,做到数据内容准确清晰、设置整齐美观;百米桩、坝号桩等可涂荧光漆,以便于夜间抢险行车安全与方便;工程简介牌、历史事件标志牌等的建设与管理也要注意与景区建设管理相协调。
4 生态景观管理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优良的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黄河下游生物防护工程是构建规范化控导工程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国务院确定的绿色通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黄河下游控导工程建成“生态景观线”,通
浅谈黄河工程管理维修养护规范化(胡秀锦)
本文2010-03-12 22:36:34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992.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