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夏季降水预测的能量互补模型(蔡尔诚)
摘要:统计结果表明,冬季最大能量特征线(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轴)与夏季最小能量特征线(副高脊线)在长江流域上空9—15 km近于重合,冬季高空西风急流轴位于夏季西太平洋副高588线的西北侧,即平均雨带附近。据此,可预测夏季主雨带。经1997-2005年实时预报,主雨带均无漏报。
关键词:夏季降水预测;冬夏能量互补;西风指数;副热带高压
中图分类号:p4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48(2007)02—0027—03
引 言
当代大气科学界处理短期气候预测的基本哲学思路是“分析的”,即将影响大气运动的全部环境条件划分为5个圈层(大气、岩石、冰雪、生物与水圈),逐个剖析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与因果关系,然后用动力学或统计学手段将其拟合为气候变化模型。“分析法”的基本优点是每前进一步就能回答一个“为什么”,但由于宇宙间事物的普遍联系性,第一位原因的背后还有第二位、第三位……许多位原因,剖析愈深入(由宏观至微观),问题也变得愈庞大和繁杂。难怪我国第一流的气象专家们对用数值模式解决短期气候预测这一“世界性难题”,得出了“需要漫长而大量的研究”的结论[1]。
人类认识自然的另一哲学思路是“综合法”,它着眼于各个圈层间相互加强、相互抵消后所形成的最终的“合力”的作用,而不追究各因子的相互作用。综合法难于说清“为什么”(常常只说“是什么”),更难做到的是宇宙间繁杂纷芸的众多过程(现象)中哪一个才是“合力”的真正表现。
笔者从1996年起开始“综合法”探索,目前,初步认识到气候系统各圈层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制约大气运动的“合力”最终表现为大气层内能量分布由不均衡通过时空互补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对于短期气候预测最有价值的是冬夏能量互补过程。
1 平均状态下大气能量冬夏互补的表现形式
自对流层顶至平流层的高层大气中,全球有两个最大能量中心,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由冬(12—2月)至夏(6—8月)北半球最大能量区变为最小能量区,南半球则相反(见图1)口 。这一能量冬夏互补过程推动了大气环流的冬夏变化。对北半球而言,能量变为最小的过程恰为副热带高压向北扩张至最北位置的过程。
北半球的能量冬夏互补在中国表现为一种“线相关”:冬季最大能量的特征线(副热带高空西风急流轴
中国夏季降水预测的能量互补模型(蔡尔诚)
本文2010-03-12 22:36:18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961.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