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山东河段冲淤影响分析(张仰正 任汝信)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949下载167次收藏
 



摘要 本文分析了黄河四次调水调沙进入山东河段的水、沙情况和不同河段的冲淤情况。连续四年的调水调沙实践成果证明,“调水调沙”对于调整下游河道断面形态、扩大下游河道主槽过洪能力、缓解“二级悬河”的不利局面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关键词 水文水资源 效果分析 调水调沙 山东河段

1986年以来,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对黄河水资源过度利用的影响,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急剧减少,来水来沙条件趋于明显恶化,造成河道主槽大幅淤积“萎缩”,“二级悬河”发展迅速,黄河下游河道形态处于非常危险的阶段。自2002年7月黄河进行首次调水调沙试验以来,连续成功进行了三次调水调沙试验和一次调水调沙生产运行,黄河下游河道得到了全线冲刷,主槽过流能力明显增大,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1 四次调水调沙的水、沙情况

1.1 2002年首次调水调沙试验水、沙情况

2002年首次调水调沙试验整个洪水过程历时14天,花园口站洪峰流量为3170m3/s,洪水总量为30亿m3,输沙总量为0.380亿t,平均含沙量为12.7kg/m3,最大含沙量为44.6 kg/m3;进入我省高村站的洪峰流量为2980 m3/s,洪水总量为27.1亿m3,输沙总量为0.341亿t,平均含沙量为12.6 kg/m3,最大含沙量为24.7 kg/m3;进入河口利津站的洪峰流量为2500 m3/s,洪水总量为23.2亿m3,输沙总量为0.504亿t,平均含沙量为21.7 kg/m3,最大含沙量为31.9 kg/m3。

1.2 2003年调水调沙试验水、沙情况

2003年调水调沙试验整个洪水过程历时14天,花园口站洪峰流量为2720 m3/s,洪水总量为28.1亿m3,输沙总量为0.945亿t,平均含沙量为33.6 kg/m3,最大含沙量为87.8 kg/m3;进入我省高村站的洪峰流量为2710m3/s,洪水总量为27.19亿m3,输沙总量为1.087亿t,平均含沙量为40 kg/m3,最大含沙量为85.6 kg/m3;进入河口利津站的洪峰流量为2740m3/s,洪水总量为27.68亿m3,输沙总量为1.151亿t,平均含沙量为41.6 kg/m3,最大含沙量为80.1 kg/m3。

1.3 2004年调水调沙试验水、沙情况

2004年调水调沙试验整个洪水过程历时26天(分为两个阶段),花园口站洪峰流量为2970m3/s,洪水总量为48.1亿m3,输沙总量为0.212亿t,平均含沙量为4.40kg/m3,最大含沙量为13.0kg/m3;进入我省高村站的洪峰流量为2870m3/s,洪水总量为47.2亿m3,输沙总量为0.359亿t,平均含沙量为7.61kg/m3,最大含沙量为18.9kg/m3;进入河口利津站的洪峰流量为2940m3/s,洪水总量为47.3亿m3,输沙总量为0.707亿t,平均含沙量为15.0kg/m3,最大含沙量为23.3kg/m3。

1.4 2005年调水调沙生产运行水、沙情况

2005年调水调沙整个洪水过程历时28天(分为两个阶段)。花园口站最大流量为3530m3/s,洪水总量为51.26亿m3,最大含沙量为8.57kg/m3;进入我省高村站的最大流量为3540m3/s,洪水总量为48.24亿m3,最大含沙量为12.6kg/m3;进入河口利津站的最大流量为3090m3/s,洪水总量为41.83亿m3,最大含沙量为23.2kg/m3。

2 河道冲淤情况

2002年至2005年四次调水调沙期间,小浪底至利津河道共冲刷2.10亿t,其中小浪底至高村河段共冲刷1.19亿t,高村至利津共冲刷0.914亿t。河段冲淤情况分别为:小浪底至花园口河段冲刷0.624亿t,冲刷强度为48.7万t/km;花园口至夹河滩河段冲刷0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黄河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对山东河段冲淤影响分析(张仰正 任汝信)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