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李茂华 陈又华 舒华波 王正波 黄华 孙青兰)
摘要: 引江济汉工程系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配套的汉江中下游4大工程之一,工程拟主要采用人工渠道自长江枝江—荆州河段引水,跨越荆州、潜江境内众多的公路、河流、湖汊后,在潜江市高石碑—东荆河口一带入汉江,初拟年均调水量93亿m3 ;工程兴建将近距离沟通长江、汉江两大河流,补偿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汉江丹江口以下河段工农业及生态用水,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和水文环境。在阐述引江济汉工程基本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拟建渠道工程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对其线路方案提出地质建议。
关 键 词: 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地质建议;引江济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中图分类号: p642 文献标识码: a
引江济汉工程系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工程配套的汉江中下游4大工程之一,工程拟主要采用人工渠道自长江枝江荆州河段引水,跨越荆州、潜江境内众多的公路、河流、湖汊后,在潜江市高石碑东荆河口一带入汉江,初拟年均调水量93亿m3;工程兴建将近距离沟通长江、汉江两大河流,补偿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汉江丹江口以下河段工农业及生态用水,改善汉江中下游生态和水文环境。
规划有3条比较引水线路,围线长湖两岸自西北向东南依次为“高线”、“中线”(利用长湖线)、“低线”,各线均需跨越相当多的公路、河流、湖汊。引水工程主要由渠道、节制闸、倒虹吸、涵洞及其它交叉建筑物等一系列结构物组成,渠道规模为底宽98m、内坡1∶2.5、比降1/32680,设计流量500m3/s、水深4.7m。
1 引江济江工程地质条件
1.1 地形地貌
工程区地跨宜昌枝江、荆州、荆门、潜江4县市,处江汉平原中偏西北部,地势开阔、较平坦,总体上微向东南倾斜,地形向东南由垅岗状平原、岗波状平原逐渐过渡为低洼、平坦的冲积平原。地面高程一般为27~45m,地表高差3~20m,西北侧地形坡度5°~15°、中部3°~5°、东南侧坡度小于0.05‰。
长江、汉江分别在工程区的西南角、东北角流过,区内河、渠纵横,有长湖等湖泊分布;经济较发达,城镇星罗棋布,有宜黄高速公路、荆襄铁路等交通要道经过,交通便利。
1.2 地层岩性
区内出露和分布地层主要有:
(1)第四系中更新统白洋组(qdl-pl2b )。下部为厚10~20m砂砾石层,上部为厚10~25m红色、桔黄色含灰白色、灰绿色网纹粉质粘土、粘土,按塑性土分类图定名,属高液限粘质土(ch)。据前人研究,局部地段白洋组粘土具弱至中等胀缩性。
(2)上更新统古老背组#####(qal3g 、qdl-pl3g )。下部为灰黄色砂砾石层,厚度小于40m;上部为棕黄、褐黄色粉质粘土、粘土含铁锰质结核及灰绿、灰白色斑块,厚7~20m。
(3)上更新统沙湖组(q3s al )。总厚度30~40m,中、下部为细砂、砂砾层、粉细砂;上部为黄色、褐黄色粉质粘土、粉质壤土。古老背组及沙湖组粘性土主要属中液限粘土(ci),少量为高液限粘土(ch)。
(4)全新统郭河组(qal-l4g )。厚度变化较大,数米至20余米不等。中下部主要为灰黄色、深灰色粉质壤土、粉质粘土,局部含淤泥质,主要为中液限粘土(ci),少量为高液限粘土(ch);上部为灰、灰黄、棕黄色粉细砂、砂壤土、壤土层。
1.3 地质构造
工
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济汉工程地质条件分析(李茂华 陈又华 舒华波 王正波 黄华 孙青兰)
本文2010-03-12 22:35:56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92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