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南水北调供应链协调机制程序化选择(侯艳红 王慧敏)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064下载187次收藏
 



摘要: 南水北调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多流域、多水源、多目标的复杂水资源大系统,涉及众多省市和地区及供水和用水主体,为了协调各个省市及主体间的利益,尤其需要选择合适的协调机制。通过对一般供应链协调机制选择方法的研究,运用tct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根据南水北调供应链特殊的运营环境,提出了基于属性的南水北调供应链协调机制程序化选择的方法,以期对南水北调协调机制的选择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 键 词: 供水;水资源;水管理;南水北调工程

中图分类号: tv674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南水北调水资源系统是一个多流域、多水源、多目标的复杂水资源大系统,供水、防洪、排涝、航运并举,涉及众多省市和用水部门利益,尤其需要选择合适的协调机制。

文献[1]创造性地将供应链的管理理念引入到南水北调水资源系统的运营与管理中,解决了传统理论和方法难以解决的一些问题。但是南水北调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仅是初步的,尚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要做,如何选择合适的协调机制来管理和维持主体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就是其中重要课题之一,因此对南水北调供应链协调机制选择方法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供应链的协调是链内各个节点成员的相互作用和依存而产生的战略反应,供应链协调机制是用于管理和维持主体间相互依存关系的一整套的方法[2] 。随着对供应链绩效要求的提高,供应链节点成员都面临着如何选择和建立一个合适的协调机制的问题。首先提出协调问题的是forrester,他发现需求信息的放大、延迟和波动导致了工业的低效率,该现象被称为是牛鞭效应或是forrester效应[3] 。lee定义了牛鞭效应,指出导致牛鞭效应的主要原因是需求信息的传递、订单的批量、价格的波动和短缺博弈[4] 。waller认为vmi协调机制可以使供应商获益[5] 。fisher指出qr策略至少可以使双方获得帕累托改进[6] 。最新关于协调机制的研究注重通过定量的模型来研究利益分配问题[7] 以及针对特定的系统建立决策支持模型[8] 。上述研究在理论方面有重大的突破,但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研究往往忽略特定供应链运营环境对协调机制选择的影响,因此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差。对南水北调供应链协调机制的研究国内刚刚起步,只有少数零星的研究[9,10] ,尚缺乏一个系统理论框架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指导。本文通过对一般供应链协调机制选择方法的研究,运用tct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根据南水北调供应链特殊的运营环境,提出基于属性的南水北调供应链协调机制程序化选择的方法,以期对南水北调协调机制的选择提供有益的指导。

2 一般供应链协调机制

2.1 一般供应链的交易成本

一般地,tct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被用来评价供应链协调机制,交易成本越小协调机制越好。tct理论最初是寻求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之间的一个均衡,当tct被引用到供应链时,“生产成本”被重新定义为与物流相关的成本,与物流相关的成本主要由协调成本来刻画,交易成本包括运营风险成本和机会风险成本。

(1)协调成本。协调成本与物流和直接管理成本密切相关,包括生产成本、推出新产品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以及缺货成本及直接管理成本等。

(2)运营风险成本。运营风险成本来自对现有绩效的不满,包括合作伙伴逃避责任的行为(如提供的产品的质量不符合事先要求)或是合作伙伴单方拒绝调整的行为(如当需求发生变化时供应商拒绝改变供货数量)。在许多情况下,在签订契约时明确奖惩条款将有利于减少运营风险成本。

(3)机会风险成本。机会风险成本的产生与缺少讨价还价能力或是丧失讨价还价的能力密切相关。包括权利不对称(存在强势主体和弱势主体)或是丧失对资源的控制。

2.2 一般供应链协调机制的属性及其交易成本

一般供应链主要从4个方面的属性来区分不同的协调机制:资源共享结构、决策模式、控制水平和风险收益的分配11] 。

(1)资源共享结构。分为资源不共享、运营资源共享(运营层面的交流,如共享pos数据)、战术资源共享(战术层面的交流,如联合制定库存和生产计划)和战略资源共享(形成战略联盟,如形成战略层会晤,共享战略信息)4种形式,资源共享的程度顺次增加。一般来说,高度的资源共享结构会减少与物流相关的成本即协调成本但是会增加风险成本,包括运营风险成本和机会风险成本。

(2)决策模式。主要有集中决策和分散决策两种形式。对于集中决策模式,不需要过多的谈判和沟通,可减少协调成本,但是拥有控制权的主体会扩大他的权利,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增加了风险成本;分散的决策模式很难协调,因此增加了协调成本但是由于是分散决策减少了风险成本。

(3)控制水平。主要有高的控制水平和低的控制水平两种。高的控制水平是指主体间建立了严格和详细的规则,程序和控制系统以减少机会风险;反之则为低的控制水平。控制水平越高,协调成本越大,风险成本越小。

(4)风险和收益分配。有公平和不公平的风险和收益分配。公平即高风险高回报,低风险低回报的分配,不公平即低风险高回报,高风险低回报的分配。对应不公平分配的情况,高收益主体遵守协调机制,风险成本小,但是低收益的主体试图打破特定的协调机制,风险成本大。

2.3 一般供应链运营环境及其交易成本

本文从以下3个方面考虑供应链的运营环境:主体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不确定性和信息技术。

(1)相互依存关系。相互依存是协调机制产生的先导因素,相互依存从两个维度来刻画:①相互依存的水平。一个主体对另一个主体可能存在的影响,包括理念、特征及其行为的影响。相互依存有对称和不对称两种。对称的相互依存也就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在理念、特征和行为方面,相互影响程度大致对称;不对称的相互依存则是相互影响程度不对称[12] 。②选择结构。选择结构包括选择相互合作还是相互竞争两种情况。相互合作描述的是一种“双赢”的状态,竞争描述的是一种“零和”的状态,即一方的收益建立在另一方损失的基础之上。

在不对称的相互依存关系中,对其他主体依存程度小的主体有能力建立规则和拓展它的权利,协调机制倾向不公平的风险收益分配;在对称的相互依存中,协调机制倾向公平的风险分配收益。合作型的相互依存关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南水北调供应链协调机制程序化选择(侯艳红 王慧敏)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