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湖泊亟待休养生息(党德信)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481下载160次收藏
 

多年来,湖泊流域各地在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局部有所改善。但必须看到,湖泊污染严重的状况还未从根本上改变,一些湖泊边污染边治理的现象依然存在,富营养化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湖泊,仍然重病缠身,亟待休养生息。

湖泊污染问题不容忽视

整体来看,我国湖泊污染严重,主要表现在:

一是湖面大面积萎缩,湖泊潜育化和沼泽化程度加剧,部分湖泊消失。洞庭湖、鄱阳湖的面积分别比上世纪50年代初减少了1/3和1/4左右;50多年来我国已经减少了约1000个内陆湖泊,围垦湖泊面积相当于五大淡水湖面积之和。水域面积和水量的减少,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湖泊自然净化和其他生态功能。一增(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一减(净化能力和生态功能),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不同程度地受到损害,不少湖泊由草型湖泊转变为藻型湖泊。太湖、滇池、巢湖蓝藻大暴发就是最典型的表现。近30年来,湖泊水质几乎每10年降低一个等级,不少地区已达到严重危及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的程度。

二是湖泊水污染来源日趋复杂,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呈现复合型、伴生型特点。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推进、“石油农业”的普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和水产养殖面积的扩大、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的崛起、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污染问题日趋复杂;污染物排放量越来越大,除原有工业污染,近年来农业面源和生活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污染物入湖途径呈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格局,既有地表径流输入和大气干湿沉降带入(如太湖周边地区雨水中的硝酸盐含量达到2mg/l左右,基本与水体中的总氮浓度持平),也有人类不当行为直接所致;既有源源不绝的外源、又有日积月累的内源(湖泊底泥污染释放等);污染物种类越来越多,除了常规污染物之外,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等物质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全国70%以上的湖泊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中东部地区湖泊大多呈富营养化状态。与此同时,突发水污染事件频发。

湖泊生态恶化的原因

造成湖泊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重开发、轻保护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一些地区和部门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没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忽视自然规律,对湖泊等自然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牺牲资源和环境换取经济增长速度。有的地方由于对湖泊生态环境变化的规律认识不足,认为本地湖泊生态状况尚好,不断加大湖泊开发力度,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二)湖泊保护与治理的投入严重不足。多年积累下来的污染,致使湖泊生态功能严重退化,要进行生态修复、湖泊治理,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作保障。

(三)湖泊生态环境治理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湖泊治理必须标本兼治,但保护与治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湖泊亟待休养生息(党德信)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