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黄河综合治理方略的思考(王兆印 田世民)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121下载289次收藏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干旱、半干旱地区,为西北、华北地区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生命之源。黄河流域侵蚀严重,河床不稳定,水体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黄河水利委员会提出了“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的口号,将黄河的治理转向多目标治理。笔者根据国内外河流治理的经验教训,对黄河的综合治理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一、控制沟道下切是控制侵蚀的根本

黄河流经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过去每年约有16亿吨泥沙进入下游,约有4亿吨泥沙沉积在河床上,对黄河下游两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我们通常把由坡面径流集中冲蚀土壤和母岩并切入地面形成较大沟壑的侵蚀形态称为沟道侵蚀。沟道下切是细沟侵蚀和坡面侵蚀的诱因。沟道下切造成岸坡和支沟坡度变陡、细沟侵蚀和坡面侵蚀加剧,因此控制沟道下切是控制侵蚀的根本。侵蚀导致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流失,使土地变得贫瘠。同时,进入黄河的泥沙携带的营养物质使得河湖水质富营养化。

控制侵蚀的根本是控制沟道下切和沟头上溯,可以通过水利工程和生物工程进行联合控制。水利工程主要指建设淤地坝群,拦截黄河上游侵蚀产生的泥沙,使其淤积在沟道内,抬升沟道河床,降低坡度,从而达到稳定沟道的目的。近年来,黄土高原地区的淤地坝建设在拦沙和控制沟道侵蚀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生物工程是指在沟道内或沟道两侧的坡面上种植能够有效控制侵蚀的植被,以保护河道和边坡,防止冲刷和侵蚀。研究表明,坡面植被覆盖率恢复到70%就可以使沟道侵蚀产沙减少75%以上。生物工程控制侵蚀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当的物种。若物种选择得当,不仅可以控制侵蚀,还能增加生物多样性。

1986年,钱正英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以开发沙棘资源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突破口的科学建议,使沙棘灌木在黄土高原大面积种植。沙棘又名醋柳、酸刺、黑刺,系胡颓子科,是一种具有良好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的植物,适应性强,根系发达,有极强的萌生能力,可以通过无性系生长实施种群扩散,并依靠生理整合和觅养行为提高基株适宜度和分株存活概率。沙棘根系具有较高的固氮能力,对增加土壤有机质及氮的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林地生产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种植沙棘可以有效拦沙蓄水,促进当地其他物种的生长,提高生物多样性,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

二、增阻降速是稳定河势的重要措施

稳定的河势对河流健康至关重要,而降低流速是稳定河势的重要措施。降低流速主要取决于河床的阻力结构。弯曲的河道、河道内的大卵石以及滩地上的植被等都是河床阻力结构的一部分。这些阻力结构能够降低水流流速、防止河道冲刷和稳定河势。目前,一些河流治理工程破坏了河床的阻力结构,引起了很多问题。从河流综合管理的角度来看,河道裁弯取直、滩地清障减糙以及渠化工程等都是不利于河流健康的。当然,降低流速会导致泥沙落淤,所以增阻减速宜从上而下进行。从河流整体看,增阻降速从根本上减小了泥沙侵蚀和运动的动力,河床演变速率减小,河势逐渐稳定。

弯曲是河流的本性,将蜿蜒的河流改成顺直违背了河流的本性。裁弯取直集中了水流能量,引起河道冲刷和河岸侵蚀,导致河道不稳,并破坏了水生栖息地,影响了水生物的生存。滩地植被可以降低洪水流速,延长洪水推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对黄河综合治理方略的思考(王兆印 田世民)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