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坚持科学发展观 维持东平湖健康生命(张旭 吴家茂 马玉娟)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499下载228次收藏
 

摘 要: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东平湖作为黄河下游防洪保安全的重要蓄滞洪工程,应当革新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加快东平湖防洪体系建设步伐,采取资金、工程、政策等多种统筹协调手段,缔造安澜、和谐的东平湖。

关键词:黄河 东平湖 发展观 健康生命

1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超过8%的世界奇迹,但在资源、环境等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为此,2003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这是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与教训,深刻分析我们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的。

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只有在发展的基础上,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建设社会主义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如何发展得更好。

在2007年10月25日召开的第十七届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又赋予了科学发展观新的内涵,即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 东平湖蓄滞洪区基本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基本状况

东平湖蓄滞洪区(以下简称东平湖)地跨山东省东平、梁山、汶上三县,东接汶河,西通黄河,总面积627km2,分为新、老两个湖区。原设计蓄洪水位46.0m(大沽高程,下同),库容39.79亿m3。近期在防洪工程不完善的情况下运用水位44.5m,库容30.42亿m3。东平湖的主要任务是调蓄黄河、汶河洪水,控制黄河艾山站下泄流量不超过10000 m3/s,以确保济南市、京浦铁路、胜利油田和黄河下游千百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蓄水库和京杭运河复航工程的利用平台。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北排入黄、南排入南四湖问题仍未妥善解决

由于黄河河道逐年淤积抬高,东平湖蓄洪运用后北排入黄越来越困难。虽然为扩大东平湖北排泄流能力对出湖河道进行了开挖,使出湖河道最大泄流能力达到2350 m3/s (湖水位46.0 m,黄河无顶托),基本达到与陈山口、清河门两出湖闸设计泄洪能力相匹配,并在入黄口处修建了庞口防倒灌闸(设计泄洪能力450 m3/s)。但从2007年8月东平湖抗洪抢险(以下简称“07.8”抗洪抢险)实践来看,当汶河超过五年一遇洪水,则需要破除防倒灌围堰,使闸、堰同时泄流,以加大泄洪能力,减轻防洪工程的防守压力。但由于庞口围堰以及围堰上游东导流堤地处黄河滩,基础属于沙质软基,遇到水流冲刷,土方流失速度较快,口门由原开挖宽度15 m被冲刷扩至85 m,口门处水深平均10 m,口门下游冲刷坑深达13 m。更为严重的是,水流通过口门后水势紊乱,在围堰下游、上游右侧形成较强回流,不断冲塌东导流堤前滩地,在采取挂柳防冲、抛柳石枕、铅丝笼、修做护岸工程等进行抢护的条件下,堤前滩地坍塌迅速,滩岸坍塌距东导流堤不足5 m,危及东导流堤的安全。一旦东导流堤冲决,洪水直接危及东平县姜沟控导工程和旧县滩区1.6万人、1.8万亩土地的安全。防汛指挥机构被迫关闭出湖闸,历时66小时的昼夜奋战,方才堵复围堰口门。若汶河再发生后续较大洪水,后果不堪设想。本次“07.8”洪水防御和出湖河道围堰破堵及抢险总投资共计954.72万元,经济及社会成本庞大,实践证明采取闸、堰结合北排入黄方案问题较多。

淮河“75.8”特大洪水后,国家兴建了司垓退水闸和八里湾闸,以便东平湖全湖运用时相机经京杭运河向南四湖排水,两湖共用时最大控制泄流800 m3/s。但目前无论是新湖还是老湖的相机南排,均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八里湾闸后老湖通往司垓闸的流路尚未打通,目前即将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输水线路与南排线路基本一致,但其开挖断面设计流量100 m3/s,与老湖相机南排的规模不相匹配;二是目前司垓闸以南通往南四湖的相应配套工程尚未完善,各种防护工程及运河两岸支流的防倒灌工程没有修做,梁济运河的泄洪能力远小于司垓闸的泄洪能力。因此,一旦需要,即使南四湖能够接纳洪水,也难以实现紧急排水。

2.2.2 二级湖堤工程标准偏低,分、泄洪闸机电设施严重老化,难以保证运用安全

二级湖堤是将东平湖分为新老湖区、分区运用的关键性工程,iv级堤防标准,设计防8级风力,设防水位情况下设计风浪爬高1.5m。从近几年运行情况看,一是堤顶高度偏低,防风浪能力不足;二是堤身堤基缺乏截渗措施,防渗能力差;三是石护坡强度不够,难以抵御较强风浪淘刷。2003年10月,老湖出现6级以上北风,持续80多个小时,最大风力达到11级,二级湖堤遭遇建库以来最严重的风浪险情,石护坡坍塌4.53万m2,堤身受到严重淘刷,最大淘刷深度达1.5m。根据二级湖堤暴露出的问题,山东黄河设计院对二级湖堤防风浪能力进行了专项论证,结果为堤顶欠高值最大达1.34m.按照2003年的实际风速,计算石护坡安全厚度应为0.39m,超过原设计厚度30%,现状石护坡厚度及结构均不能满足防风浪的要求。

石洼、陈山口等5座进出湖闸供变电、启闭设备及备用电厂机电设施已严重老化且属于高耗能、应淘汰的落后产品。近年来在启闭试验中多次发生故障,部分零配件已无处购置。2004年经国家电力公司水电施工设备质量检测中心及电力工业阻滤器变电设备质量检测中心鉴定,大部分机电设备已严重老化,属三、四类设备,需要更换改造,其中出湖闸备用电厂2台发电机组已经报废。

2.2.3东平湖湖区安全建设亟待加强

为解决区内群众的避洪问题,自60年代以来,国家投资陆续修筑避水村台158个,总面积317万m2。据调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坚持科学发展观 维持东平湖健康生命(张旭 吴家茂 马玉娟)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