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洪泽湖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葛绪广 王国祥)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534下载205次收藏
  #trs_autoadd_1222398820031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2398820031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2398820031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2398820031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2398820031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摘要: 受淮河及湖泊周围地区环境污染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的影响,我国第4大淡水湖泊洪泽湖水生生态环境呈现退化趋势。分析了洪泽湖湖面萎缩、湿地锐减、水质下降、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论述了洪泽湖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围湖造田、围网养殖、泥沙淤积是湖面萎缩的主要因素,入湖污染物的总量超过洪泽湖水体自净能力造成水质下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灾害频发,生物资源的不合理开发、生态环境不稳定、外来物种的入侵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洪泽湖和谐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关 键 词: 水污染;湿地退缩;对策;洪泽湖

 

中图分类号: x52 文献标识码: a

 

洪泽湖位于淮河下游,北纬33°06′~33°40′和东经118°10′~118°52′之间,水域面积1597km2 (水位12.5m),是我国第4大淡水湖,地理位置独特,区位优势明显,是淮河流域重要的水上交通枢纽,同时拥有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还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中转平台和重要的调蓄湖泊,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农业、渔业、畜牧业和旅游业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自然环境的演变、环境污染及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的影响,致使洪泽湖生态环境呈现退化趋势。目前,尽管已经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对于整个湖区的生态建设与和谐环境的建设来说,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在查阅文献资料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洪泽湖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论述了生态环境退化的成因,并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洪泽湖和谐生态环境的对策。

 

1 洪泽湖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1 湖面萎缩、湿地锐减

 

从东汉兴建高家堰,到明清时实施“蓄清、刷黄、济运”的治水方略,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综合功能的发挥,洪泽湖不仅功能发生变化,而且水域及兴利库容也有很大变化。据淮河水利委员会统计,在同样水位(12.5m)下,1988年湖区水面比1970年减少了472km2 ,缩小了近1/4。洪泽湖已从导淮和治淮初期的“四岗三洼”相间的“天鹅形”收缩成“老鹰形”。其中安河洼的湖湾形态已基本消失,成子河、溧河洼也岌岌可危。湖泊湿地是指由陆地到开敞湖面的过渡带,是湖泊与周围环境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通道,尤其在湖泊生物生产和营养平衡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 。洪泽湖是大型浅水湖泊,湿地广布,连续成片,是我国重要的有代表性的湿地[2] 。但是随着湖泊面积的急剧缩小,水质的恶化,湿地功能下降,湿地已发生了明显的退化。

 

1.2 水质下降

 

洪泽湖水从20世纪70年代遭受污染,并日趋严重。目前,每年入湖污染物的总量已大大超过了湖泊的自净能力。洪泽湖水质现为劣Ⅴ类,水体为营养型污染,主要是总氮、总磷超标,洪泽湖水质已达富营养化。洪泽湖接纳的污水以外来污染源为主(占95%),其中淮河水污染占总污染源的50.83%。面源污染及内部沉积物释放的污染分别占输入污染物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洪泽湖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葛绪广 王国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