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论我国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构建(叶闽 肖彩 杨国胜 王孟)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646下载170次收藏
  #trs_autoadd_1222923282921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2923282921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2923282921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2923282921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2923282921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摘要: 排污权交易是近年来备受各国关注的一项旨在保护环境的经济政策,作为一种新的控制污染的市场手段比政府行政管制手段具有更大的优势,它将市场机制充分地运用于环境资源的配置,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通过排污权的交易,实现低成本控制污染,结合我国目前的排污权交易实施的现状,讨论了我国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构建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及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构想,为我国水资源保护工作拓宽了管理思路。

 

关 键 词: 排污权交易;总量控制;排污权;环境政策

 

1 概述

 

排污权交易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戴尔斯提出,并首先被美国国家环保局用于大气污染源及河流污染管理,逐步建立起以补偿、储存和容量节余等为核心内容的排污权交易政策体系,并取得了巨大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1] 。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同样有类似成功的例子[2] 。我国自1987年陆续在城市推行了排污许可证制度,1989年在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基础上,结合黄浦江的治理,针对许可证制度的不足,对部分污染源尝试性地实行了排污交易政策,取得了一定的环境和经济效益[3] 。实践经验表明,排污许可证制度虽然弥补了浓度控制的不足,但仍然没能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因此,应当逐步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排污权交易机制,使环境管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经济—环境持续协调发展。

 

2 排污权交易机制的实质及积极意义

 

排污权交易机制是一种基于市场的环境政策。在这种政策条件下,环境管理部门根据环境质量目标,通过建立合法的污染物排放权即排污权,运用各种分配方式如公开竞价拍卖、定价出售或无偿分配等,运用市场交易机制使排污企业取得与其排放量相当的排污权,促使企业把被动治理变为主动治理的一种积极的环境经济政策。实施排污权交易政策的最大优点是治理效率高。通常情况下,排污权的初始分配不影响治理效率,因此环境管理部门不需要为企业规定治理责任,而由企业自主确定;环境管理部门所要做的是确定区域的环境质量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制订出该区域的最大排放量。在排污权交易市场上,排污企业从其利益出发,自主决定其污染程度,从而买入或卖出排污权。排污权交易在环境管理部门监督管理下,各个持有排污许可指标的企业在有关的政策、法规约束下进行交易活动,这种交易活动的实质可归纳为3点[4] :

 

(1)排污权交易是环境资源商品化的体现。排污权是排污企业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一种许可资格。由于环境是资源,环境容量也是一种资源(这里所指的环境容量是环境的纳污能力),它是有价值的。排污企业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实质上就是占用环境资源的一种行为。所以,排污权交易过程中被交易的对象就是环境资源,交易使环境资源商品化,交易活动的结果就是将全社会的环境资源重新配置。

 

(2)排污权交易是排污许可制度的市场化形式。排污许可制度是国家环境管理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向当事人颁发排污许可证,而使许可人获得以从事排污活动资格的制度。排污权交易这一污染控制措施要求不拥有许可证者(排污权者)不得排污,拥有许可证者不得违反规定排污,否则因违法而受到法律制裁。

 

(3)排污权交易是环境总量控制的一种措施。排污权的发放量有一个限额,政府根据不同的环境状况制定某一环境排放总量,企业排污不得超出此量。由于只有采用总量控制才能有效地达到环境质量标准,所以排污权交易的实质就是采用市场机制来实现环境标准质量。

 

为了遏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我国政府在“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规划中,都提出了排污总量控制的总体目标。随着我国现有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政策的深入实施,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日臻成熟和完善,以及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重的新要求,经济手段在环境质量管理中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充分的认识,并将会在污染控制和环境质量管理中越来越发挥主导的作用。

 

在我国环境保护管理中构建排污权交易机制,是将市场机制运用于环境资源的配置。与我国现行环保政策相比,排污权交易制度是污染物“总量控制”的有效措施,是将市场机制引入环境保护的一条重要途径[5] 。这对于探讨和研究排污交易制度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作用,拓宽环境保护的管理思路,促进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进一步推动我国正在实施的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和浓度控制制度的实施,用市场经济的理论逐步解决我国环境污染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将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3 我国在实施排污权交易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具有实施排污权交易机制的良好基础,因为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完善,这为明确环境资源产权、促进环境产权制度的发育提供了宏观环境。中国制定的一系列有关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排污申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为开展排污权交易奠定了基础;重点流域和区域长期积累的资料,为界定排污产权提供了实施保障;目前污染治理平均成本在行业、地区、所有制成分和规模间存在的显著差异性,为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提供了现实可能。但还存在下列主要问题。

 

3.1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面的问题

 

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就是为了实现污染总量控制服务的。产值、速度和国民生产总值这些指标有时是通过自然资源的大规模破坏来实现的。发展中国家大多把实现经济增长放在压倒一切的重要位置而把环境保护往往放在第二位。中国正处于高速经济发展的时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是导致环境迅速恶化的关键。回顾中国的环境恶化过程,可以看到粗放型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密切关系。如果各地的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浅论我国排污权交易机制的构建(叶闽 肖彩 杨国胜 王孟)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