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常洪水河道整治工程出险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武模革 陈海峰 薛庆宇)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206下载144次收藏
  #trs_autoadd_1224124625796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4124625796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4124625796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4124625796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4124625796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1、概述

 

2001至2005年,黄河下游虽然没有发生较大洪水,但是自2000年小浪底水库蓄水拦沙运用以来,对黄河下游的水沙过程进行人为的调节,并于2002年以后每年汛前或汛期下泄基本平槽的水流,形成中常洪水。特别是2003年黄河下游发生了严重秋汛,黄河下游来水量增加,河道平槽流量时间加长,水流含沙量低、冲刷力强,河道整治工程险情不断,防洪工程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001至2005年,山东黄河河道整治工程共有174处工程1302段坝垛出险2322次,抢险累计用石40.52万m3,铅丝497.5t,耗资4822万元。其中险工工程有87处工程627段坝出险1019次,抢险用石17.07万m3,铅丝151.4t,耗资1747.9元;控导工程有87处工程675段坝出险1303坝次,抢险用石23.44万m3,铅丝346.1t,耗资3074.3万元。

 

2 出险原因分析

 

2.1 中常洪水时间加长,工程遭受洪水侵蚀时间增多

 

2000年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来,特别是2002年以后,黄河下游每年都进行调水调沙,加上2003年黄河发生的严重秋汛,洪水在小浪底水库控制下,按照调水调沙控制流量(3000m3/s左右)下泄,洪峰由自然涨落调整为陡涨陡落,黄河下游河道中常洪水持续时间,较小浪底水库修建前明显加长。

 

该流量级洪水对河道冲刷力强,随着长时间的冲刷侵蚀,河道整治工程出险明显增多。通过对2001—2005年山东河段出险情况统计,在河道流量超过2000m3/s时,河道整治工程平均出险几率为24.3%,其中控导工程为35.3%。

 

2.2 洪水含沙量偏小,工程因河床下切失稳

 

通过对2001—2005年黄河来水、来沙资料分析:由于小浪底水库的蓄水拦沙作用,下泄水流含沙量较低,花园口站5年平均含沙量6.03kg/m3, 较多年平均值偏少77%,其中汛期平均为11.3 kg/m3, 较多年平均值偏少71%。高村站5年平均含沙量8.72 kg/m3, 较多年平均值偏少65%,其中汛期平均为13.3 kg/m3, 较多年平均值偏少62%。利津站5年平均含沙量13.1kg/m3, 较多年平均值偏少48%,其中汛期平均为17.6 kg/m3, 较多年平均值偏少49%。

 

由于水流含沙量低,下游主槽全年发生冲刷。根据2000年10月至2005年10月黄河河道大断面资料统计,高村至孙口河段全年主槽冲刷0.39m,孙口-艾山河段全年主槽冲刷0.57m,艾山-泺口河段全年主槽冲刷0.93m,泺口-利津河段全年主槽冲刷0.71m,高村-清7断面全年平均主槽总冲刷为0.54m。

 

在含沙量低的中常洪水流量长时间作用下,河道冲刷加剧,坝前冲刷坑加深加大,工程基础失稳,根石、坦石在横向螺旋流和竖向螺旋流的共同作用下,向冲刷坑底部滚动,根石、坦石出现坍塌,工程相继出险。

 

2.3 河势上提下挫,基础薄弱坝岸靠溜出险

 

由于水沙条件发生新的变化,加上河道整治工程不完善,工程控溜能力不足,使工程着溜位置发生新的变化。如果上提下挫幅度较小,着溜点不脱离主坝位置,工程出险的几率较小;如果幅度较大,着溜点从主坝变为次坝,次坝临时发挥主坝功能,由于次坝在长期小水流路下经常不靠溜,有些甚至不靠河,一旦靠溜,原来基础薄弱的坝岸迅速靠溜,根石下的土基础被水流快速淘刷,致使根石、坦石失去支撑,不能抵抗洪水的侵蚀,发生坍塌甚至墩蜇险情。

 

2.4 河势左右摆动,导致工程或滩岸坍塌生险

 

河势左右摆动是主溜线急剧改变位置的现象,是游荡性及过渡性河段的主要特性之一。主要原因是河槽宽、浅,主溜位置迁徙不定,河心滩较多,水流散乱,加之两岸土质疏松易于冲刷。它具有在中常洪水下,主溜变化速度快,变动幅度大,且逐渐影响下游河段河势的特点。

 

河势左右摆动对河道整治工程极为不利,不仅会使滩岸迅速坍塌,造成工程上下首滩岸坐湾,改变出溜方向,影响下游河段河势,甚至出现抄工程后路的危险;而且会使多年不靠水、靠溜的坝岸突然靠溜出现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常洪水河道整治工程出险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武模革 陈海峰 薛庆宇)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