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县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李佐云)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432下载164次收藏
  #trs_autoadd_1224463698484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4463698484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4463698484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4463698484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4463698484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行措施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水电;新农村;建设;途径

 

一、资源概况与电气化县建设的历程

 

1.资源概况

 

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沛,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620mm,境内大小河流众多,河湖交织,水系发达,全省水能理论蕴藏量684.56万kw,100kw及以上技术可开发量633万kw。截止2006年底,全省已开发投产水电装机325.61万kw(占可开发水能资源的51.41%,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35%),建成水电站4288座;其中农村水电装机204.7万kw(占全省水电总装机的63%)、4280座,农村水电年发电量达56亿kw?h,已成为江西省电力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2.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历程

 

(1)“七五”至“九五”期间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

 

1982年,中央领导同志在四川向小平同志请示,发展农村水电,解决农村用电,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得到小平同志赞许。党中央、国务院以发展农村水电,主要解决农村工农业生产动力用电,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为目标,从“七五”至“九五”连续三个五年计划部署建设三批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

 

江西共建成45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累计新增水电装机近60万kw,超额完成了国务院下达江西省的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任务。

 

(2)“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2001,国务院正式批准“十五”期间全国建设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江西省井冈山等10个县(市、区)被国家列为“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县。2005年6月,江西省1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县达标验收工作全部完成,累计新增装机容量15.7039万kw,在全国率先成为提前完成“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任务的省份。

 

二、取得的成就及对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作用

 

1.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初级电气化县建设使许多偏僻农村通了电,电灯取代了煤油灯、电饭煲取代了烧柴灶、电磨取代了石磨,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彻底改变。各县按照统筹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促进了农村道路、改厕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伴随着电源点的建设(进厂、进坝公路的建设),使一些偏远的村民小组通了公路,改善了那些偏远村庄与外界的交通。据不完全统计,仅“十五”期间,新修和改造乡村公路230余km。

 

2.促进了农民增收,巩固了农村基层组织

 

各县在电气化建设中,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通过鼓励、引导、扶持和帮助农户投资或入股小水电建设增加收入,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十五”期间,铜鼓县仅有98户农户的红苏村,有47户投资兴建水电站,已建和在建电站7座,装机3085kw,年实现收入220余万元,全村人均“小水电”收入可达4700元,成为名符其实的“小水电”村,并成为全县的“首富村”。“十五”期间江西全省10个电气化建设县农民入股新建的电站有88座、30580kw,分别占新建电站座数及装机容量的43%、20%,年发电收入近两千万元。当地群众在发展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中直接受惠,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和地位。芦溪县新泉乡石溪村通过电气化建设,利用国家扶助资金80万元,修建了一座装机250kw的水电站,每年可发电80万kw?h,同时利用小水电低价的电能,修建了一座年产值100万元的矿泉水厂,电站和矿泉水厂每年能为村委会带来20余万元的收入,不但减轻了农民负担,还为村委会开展工作提供了经济支撑,促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3.促进了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提高了农村现代化水平

 

电气化建设使广播电视、通讯等事业在农村得到了快速发展,大量家用电器进入寻常百姓家,促进了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既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又丰富了农村的精神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县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李佐云)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