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EM的岸坡稳定性的精度研究(许捍卫 付强)
摘要: 对于岸坡稳定性的分析较多采取水下坡度分析法,选择某一河段岸坡为试验区,分析不同空间分辨率的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对坡度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水下地形较为复杂且不便观测,因此应选用坡度分级方法进行描述;随着dem格网的增大,不同坡度等级的不确定程度不同,中间坡度等级逐渐向两极坡度等级集中;对于1∶500高精度水下地形数据而言,15m是保证护岸工程准确有效的dem最大栅格尺寸。
关 键 词: 数字高程模型;坡度;分辨率;岸坡
中图分类号: tv861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崩岸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容易造成土地塌失,使得河岸后退危及堤防,还会阻塞航道,给沿江人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威胁[1] 。虽然在部分沿岸区域逐步开展护岸工程,但现有护岸存在一定盲目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加剧护岸区崩岸的发生。所以有必要针对崩岸段的具体情况,研究出更合理的护岸形式。
长期以来,对护岸工程的稳定性采用水下坡度分析法。坡度是反应局部地形表面基本特征的重要因子,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发展,依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坡度进行地学分析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不同比例尺和不同分辨率的dem由于制图综合、内插等诸多因素影响,所提取的坡度具有明显的差异。
对于dem提取坡度的精度和适用性的研究,国内外均有很多。hutchinson(1996)提出基于坡度中误差的dem分辨率确定方法[2] ,goodchild(1991)提出通过dem中误差、dem分辨率和dem误差相关系数计算坡度中误差的公式[2] ,刘学军曾推出坡度中误差与dem中误差、dem分辨率与坡度之间的关系(不考虑dem计算坡度的模型误差)[3] ,汤国安等通过对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分辨率dem提取坡度不确定性研究,指出对于1∶1万比例尺dem,5m是保证该地区地形描述精度的理想分辨率[4] 。但是,水下地形的不易观测和复杂性,使得水下数字地形分析较之陆地有其特殊性,并不适用部分已有理论,甚至容易产生严重的后果。
本文以某段河岸为研究区域,采用高精度原始测量数据分别建立不同空间分辨率的dem,并派生出坡度图。以岸坡稳定作为分级标准,探讨不同空间分辨率对各个坡度等级的影响,最后从护岸工程的角度出发,选择既能充分顾及运算量,又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的dem空间分辨率。
2 试验样区及试验步骤
2.1 试验样区及dem的构建
本实验以钱塘江某段河岸为研究样区,以该河岸的高精度1∶500水下测
基于DEM的岸坡稳定性的精度研究(许捍卫 付强)
本文2010-03-12 22:32:45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61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