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三峡水库渔业发展对策探讨(李文祥 陈永柏 刘家寿 张堂林 李钟杰)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030下载285次收藏
  #trs_autoadd_1226892715376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6892715376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6892715376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6892715376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26892715376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摘要: 针对三峡库区的水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现状,预测并探讨了网箱养殖可能对三峡水库水质和鱼类资源造成的影响。为保护三峡水库的水环境,保证水库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3点措施:①严禁在库区开展投饵式网箱养殖、其它形式的投饵养殖以及施肥养鱼;②发展生态渔业,适当放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以利用水库中丰富的浮游生物资源,控制水库“水华”的发生,适当放养食鱼性鱼类,充分利用小型鱼类资源,提高优质鱼类产量;③大力发展土著鱼类的增殖保护,促进捕捞渔业的发展。

 

关 键 词: 三峡水库;渔业资源;渔业对策;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 s964.6 文献标识码: a

 

三峡工程坝前水位145m时,水域面积为572.27km2 (合85.84万亩);水位175m时,水域面积为1026.67km2 (合154万亩)。三峡水库的形成为渔业发展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流水环境则能保持良好的水质,丰富的饵料资源保证鱼类快速生长。三峡水库的渔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有助于解决三峡移民问题。

 

同时,三峡水库的环境保护也将面临一些新问题,库区的部分支流、库湾已经严重污染,总氮、总磷含量超标,蓄水后流速降低,水体的透明度增大,更有利于藻类的生长[1] ,在光照、温度、营养物等自然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容易暴发“水华”,而且污染较严重的支流已有富营养化的迹象。

 

如何利用三峡水库的资源优势,在水环境不受污染的前提下发展库区渔业,成为争论的焦点。有学者认为在三峡水库适度发展网箱养殖可以有效利用库区渔业资源和解决库区移民问题,也有学者认为投饵养鱼和施肥养鱼都会增加水体富营养化发生的几率,捕捞渔业和不投饵养鱼对水体不会造成污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藻类生长、减缓和控制富营养化发生的功能。李崇明等[2] (2005)认为投饵式网箱养鱼对水质的影响较大,是众多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三峡水库的渔业发展应鼓励大水面人工或自然增殖长江名特优鱼类和不投饵网箱养殖,并建议进行生物治理,在养殖容量范围内开展渔业规划。本文分析了三峡水库的渔业资源、水质现状、网箱养鱼对水环境的影响,并结合我国近年来湖泊渔业的最新理论,探讨了三峡水库的渔业发展对策。

 

1 三峡水库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

 

1.1 水域生态环境

 

三峡水库蓄水前,受库区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入的影响,化学耗氧量水平分布差异较大,且无规律性;总氮的水平较高,尤其在城镇污水口周边水域,明显高于干流水域;总磷分布无规律可言,但是在汛期,水位低、流速大,由于泥沙吸附颗粒态磷,总磷含量达到最高[1] 。根据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的监测数据,干流的总氮、总磷含量分别达到1.58mg/l和0.236mg/l(表1),与胡征宇和蔡庆华[3、4] (2006)报道的2.38mg/l和0.274mg/l较一致,均已超过富营养级高限。

 

近期的研究显示,三峡水库蓄水后,总氮、总磷含量与蓄水前同期相比明显降低,分别由蓄水前的年均2.38mg/l和0.274mg/l下降到蓄水后的1.62mg/l和0.132mg/l[3] ,但都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富营养化标准。库区支流的氮、磷含量总体上也为富营养水平,其中湖北库区香溪河的总磷约为0.30mg/l,主要是由于香溪河上游的化工厂、酒厂和矿厂污染所致[5] 。

 

1.2 渔业资源

 

1.2.1 饵料生物资源

 

三峡水库蓄水前,有浮游植物80余属,以硅藻和绿藻居多;浮游动物70余种;常见的底栖动物有20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40余种。其中,支流中的生物种类更丰富。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水流变缓,透明度增加,有机物和营养盐类增加,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其种类和数量都显著增加。浮游藻类的种数增至150多种,以绿藻和硅藻为主,底栖生物的数量也显著增加(表2)。

 

1.2.2 鱼类资源和渔业状况

 

三峡库区鱼类近200种,比重较大的经济鱼类有20多种,其中以铜鱼、圆口铜鱼、大口鲶、长吻 鱼危 和“四大家鱼”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渔获物总量的90%左右。库区的珍稀名贵水生动物资源较为丰富,有白鲟、中华鲟、胭脂鱼和大鲵等[6] 。

 

库区的捕捞渔业以自然种群为主,主要捕捞对象为草、鲢、鳙、鲴、鲫、鲂、鳊、大口鲶、铜鱼、圆口铜鱼、长吻###鱼危 、瓦氏黄颡鱼、 ####鱼白类等鱼类,还有中华倒刺###鱼巴 、岩原鲤、白甲鱼、长薄鳅等珍贵鱼类。库区的池塘养殖技术落后,产量普遍较低。池塘养殖以混养常规鱼类为主,或单品种精养,单产为18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三峡水库渔业发展对策探讨(李文祥 陈永柏 刘家寿 张堂林 李钟杰)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