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调研课题组:恢复草原生态是新时期牧区水利的战略目标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364下载280次收藏
  #trs_autoadd_1232077443703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2077443703 p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2077443703 td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2077443703 div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trs_autoadd_1232077443703 li { margin-top: 0px; font-size: 12pt; margin-bottom: 0px; line-height: 1.5; font-family: 宋体 } /**---json-- {"":{"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p":{"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margin-top":"0","margin-bottom":"0"}} --**/

我国草地面积占国土陆地面积的44%,草地状况不仅决定草地牧业的长远发展,而且影响全国生态环境建设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关系全局的重要问题。我国三分之二的草地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降水量少,而且年内、年际分布极不均衡,再加上严重过度放牧和传统自然放牧方式长期积累的巨大负面效应,已经引发了草地大面积退化、沙化。水是草地牧业的基本生产要素,更是维持草原生态的基础资源,面对我国草原生态日趋恶化的状况和草地牧业布局和结构必然调整的形势,牧区水利应该认真研究自身定位,果断调整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把恢复草原生态作为新时期牧区水利的战略目标。

 

1.草地牧业和牧区水利现状

 

1.1草地牧业的自然条件

 

全国草地面积426万km2(64亿亩,一说58.9亿亩),占国土陆地面积的44%,其中约360万km2(54亿亩,一说48.9亿亩)草地面积分布在北方12省(自治区),134万km2(20.1亿亩)草地面积分布在北方沙区。我国草地牧业立足的自然条件如下:

 

(1) 干旱少雨。除西南以及东北少部分地区外,我国大部分草地处于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400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东部沙区干燥度大部分为1.5~2.0,中部为2~4,西部为4~30以上。由于降水量自东向西递减,形成了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过渡到荒漠草原,再过渡到草原化荒漠、荒漠植被、超旱生植被的类型分布。年内、年际降水量分布极不均衡,如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格勒盟白音锡勒牧场(主体为典型草原草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50mm,但干旱年份降水量仅166mm。这种气候特点使我国北方草原生态十分脆弱,与年降水量相似但年内、年际分配均衡的澳大利亚等国牧区无法相比。

 

(2)风大沙多。沙区草原年平均风速一般为3~4米/秒,以中蒙、中俄、中哈等国界附近风速最大,年风沙日达75~150d/a以上。风大时,在植被稀疏的流沙区和开垦的农田上形成沙尘和沙暴。

 

(3)自然灾害频繁。北方牧区短期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雪灾,但长期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旱灾,其他还有鼠害等。我国大部分牧区自然灾害频繁,受灾程度严重,致使草地牧业生产呈"慢起大落"的特征。

 

1.2草地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草地牧业产值仅占全国畜牧业总产值的约五分之一,如1998年全国草地牧业产值为330亿元,同年全国畜牧业总产值为1621亿元。但是草地牧业在地区经济中往往占有重要位置,例如内蒙牧区2000年牧业总产值为215亿元,占全区农牧业总产值的61%。这种状况主要是由我国牧区所处不利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不均衡决定的,发展草地牧业和牧区水利必须正视这些基本状况。

 

牧区多处于"老、少、边、穷"地区,人口约4500万,经济封闭、产业单一,具有明显的地区经济和民族经济特点。牧区和农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明显,如1998年全国牧民人均收入为1725元,低于同期全国农村人均收入2100元的水平。调整牧区水利发展思路必须充分考虑牧区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

 

1.3 牧区水利现状

 

解放以来,全国牧区水利建设总投资134亿元,水资源开发总量达300亿m3,重点解决牧区人畜饮水和无水草场、缺水草场的供水问题,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牧区供水体系。但是,由于长期执行"以粮为纲"的农业政策,不少原为发展牧业开发的水源被粮食生产挤占,致使新生产力未能对传统草地牧业生产方式产生有效的变革。在农牧交错带由于生产性用水迅速增加,还对草原生态造成显著的负面影响。

 

2. 草地退化、沙化的发展趋势及原因

 

2.1草地退化、沙化发展迅速

 

北方12省(自治区)自80年代以来,退化草场面积年增幅为4500万亩,估计目前北方退化草场已达23亿亩,占该区草场总面积的50%以上。全国风蚀面积呈上升趋势,目前已达191万km2,超过了水蚀面积,而且其中属于剧烈和极强度的占34%。草地退化、沙化最终导致沙漠化,如内蒙古自治区已沙漠化面积达9.22万km2(1.38亿亩),占沙区已沙漠化面积的52.3%。距北京仅400km的浑善达克沙地,20世纪50年代还是草灌茂密的沙地草原,流沙面积仅占2%,但90年代中期流沙面积已经超过27.5%。

 

2.2 长期开垦和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

 

东、中部牧区由于自然条件较西部为好,自清代特别是解放以来农牧业发展迅速,大面积草地被开垦为农田、牲畜超载过牧、樵采植物严重,以至破坏了生态平衡,成为全国土地沙漠化发展迅速地区。由于北方牧区气候干旱,作为草地牧业第一性生产的草产量明显不足,其关键是缺水,而不是土地。1998年全国牛、羊存栏数为39338万头,折合59000万羊单位,其中1/3在牧区,约20000万头。全国可作为牧场利用的草地面积220万km2,平均0.9羊单位/ hm2。如果按照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规定,气候条件类似的中西部灌从草原适宜载畜量为0.17~0.25羊单位/ hm2,相比之下超载严重可见一斑。

 

3. 恢复草原生态的可行性

 

草地牧业占用23%的国土资源,但仅创造全国畜牧业五分之一的产值,资源利用效率低且负面影响巨大。恢复草原生态必须调整牧业布局、改变生产方式。牧区水利的根本任务是为此提供水资源保障。

 

3.1 围栏封育是恢复草原生态的有效措施

 

据有关试验研究,北方退化草地的干草产量不足500kg/hm2,但围栏封育后,3年可以基本恢复,8年可以形成相对稳定的草地类型,产草量提高1倍。例如内蒙科尔沁沙地草地围封当年植被覆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分别提高20~40%,5~10cm和40~45%;封育3年则分别提高108~120%,15~25cm和140~150%。内蒙鄂尔多斯高原草场退化严重,实行严格的围封、禁牧措施以来,大范围草地复壮,生态恢复显著。围栏封育需要一些材料,长期得不到解决,实行定牧和草牧场承包到户后,调动了牧民恢复、保护草场的积极性,解决了单纯依赖政府投资建设围栏的问题。

 

3.2 提高草地综合生产力是恢复草原生态的根本保障

 

牧区和农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呈加大的趋势,全国牧民人均收入已经低于农村人均收入。如何保证围封、禁牧恢复草原生态的成果能长期维持并扩大,是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中国灌溉排水发展中心调研课题组:恢复草原生态是新时期牧区水利的战略目标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