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长江流域未来水资源开发趋势(陈进)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337下载274次收藏
  目前,长江流域经济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预计未来20年也将维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由于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家已经开始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所以,未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会走向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道路。水是经济发展基础性战略资源,水资源包含人类生产和生活用水、水能、水运和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撑作用。平衡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用水、流域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用水关系是未来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如果注重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一定意味着水资源的快速开发。根据长江流域近年来用水趋势,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已经显著提高,预测未来长江流域用水总量不会大幅增加,到2030年会达到零增长水平,但水能资源开发和长江航运等领域会快速发展。

水资源开发现状与未来

水资源供需关系取决于人口的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和方式、节水潜力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等综合因素。长江流域与黄淮海等北方流域比较,山区和丘陵面积所占比例更大,耕地面积比例小,目前耕地面积仅占流域面积的11.7%左右,而且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耕地面积还有进一步减少的趋势。

从2000年以来的统计数据来看,长江流域农业用水量已经显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从用水结构来看,农业用水比例从2000年的 59.1%降到2007年的50.0%,而同期工业用水从29%增加到40.2%,生活用水从11.5%到9.8%,维持在 10%左右,农业用水下降的份额正好被工业用水占去。

未来用水需求定量估计可以采用两种简单方法估算:一种方法是假定2030年长江流域人口达到最高峰,按年均增长率0.8%(2000年全国平均增长率),2030年长江流域人口达到5.6亿人,以近3年的人均用水指标计算,流域用水量将达到2369亿立方米,考虑到南水北调448亿立方米,总用水量将达到2717亿立方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将达到27%。另一算法是假设农业和环境用水维持不变,工业用水量和人口按年均增加率0.8%增加,到2030年总用水量将达到2010亿立方米,考虑南水北调后,总用水量将达到2458亿立方米,流域水资源利用率达到24.7%。前者采用的人口增长率不变和现在的用水指标,结果可能偏大,可以作为上限;后者仅增加新增人口的基本生活用水,并按城市生活用水标准考虑,结果可能更接近实际,可以作为下限。目前长江流域水利设施供水能力已经达到2470亿立方米,从总量上,供水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流域未来用水需求。当然由于流域各地区来水、供水和用水情况差别较大,流域内各地区未来还将新增一些水源工程,总之,从水资源量上,完全有能力支持流域经济的长期发展。

以上仅仅从长江流域整体分析未来流域用水量,由于长江流域是典型的大河流域,流域上、中、下游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差较大,局部地区在枯水年份和枯水季节常常会出现干旱缺水,但从整体上讲不存在资源型缺水。流域内传统的干旱缺水地区是四川盆地,湖南衡邵,江西赣南、湖北与河南交界的三北地区和滇中等地区,这些地区主要是丘陵地带,蓄水条件不好,缺乏必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属于工程性缺水,但这些地区缺水主要影响农业用水,对整个流域经济发展影响有限。从近5年来的资料显示,长江流域总用水量增加很缓慢,未来长江流域用水量主要增加的是工业用水,其中火电冷却用水增加最多,其次是一般工业和生活用水,而农业用水不会增加。如果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做得好,到2020年用水总量就会出现零增长。

长江流域未来水资源短缺最主要的问题是水质型缺水。近30年来,随着工业和生活用水的增加,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废污水排放量大幅增加,再加上农业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造成日益严重的面源污染和有毒有害的固体废弃物随意堆放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等,使长江流域大多数湖泊、长江干流沿城市岸边和相当多支流水质污染严重,水质日益下降或恶化。一方面,许多城市和乡镇饮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或者受到污染的威胁,而且普遍缺乏可快速利用的备用水源,大部分城市主要依靠地表水供水,一旦主要水源地出现严重污染,供水就可能中断,供水安全保证率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水源地水质不好,取水和处理水的成本很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用水和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水资源保护工作任重而道远。所以,长江流域水质型缺水比工程性缺水问题更加突出。

水库水电站建设规模

由于防洪、供水、航运和对清洁能源的需要,长江流域还需要建设一大批水库及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长江流域未来水资源开发趋势(陈进)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