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灾害演变与抗旱减灾对策(张家团 屈艳萍)
特点:我国干旱灾害频繁
一是干旱灾害区域分布发生变化。从不同年代年均因旱受灾面积、成灾面积以及不同区域因旱受灾面积占同期全国因旱受灾面积比例来看,东北、西南地区的旱情灾情呈明显的增加趋势, 黄淮海地区呈减少趋势,西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明显增加后近年来基本维持在较高状态,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则变幅相对较小。就不同年代因旱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的比例而言,东北、西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华南等六个区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干旱灾害呈明显加重的态势。
二是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威胁越来越突出。近30年来,各个年代作物因旱受灾情况,呈现明显加重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来,作物因旱受灾面积依次为3.68亿亩、3.73亿亩和3.93亿亩,其中成灾面积依次为1.76亿亩、1.79亿亩和2.33亿亩。因旱成灾面积占受灾面积比例,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大致相当,约为48%,但2000年以来大幅度提高,达到59.3%。2000年以来,全国年均因旱粮食损失为3728.4万吨,约为20世纪80年代年均因旱粮食损失的2倍,占同期粮食总产的7.7%,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较大威胁。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0年,全国作物因旱受灾面积高达6.08亿亩,占当年播种面积的25.9%,为多年平均受灾面积的1.6倍;成灾面积4.02亿亩,占受灾面积的比例高达66.1%,超过多年平均成灾面积的2倍;因旱粮食损失接近6000万吨,为多年平均因旱粮食损失的2.5倍, 占到当年粮食总产的13%。
三是干旱灾害对城乡居民饮水安全的威胁依然严重。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因旱饮水困难十分突出,90年代中后期有了明显减少,但2000年以后又出现明显反弹, 尤其是2001年和2006年全国农村因旱饮水困难人口都超过了3200万。2000年大旱,全国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20座城镇缺水(包括县城),影响人口2600多万,直接经济损失470亿元,天津、烟台、威海、大连等城市出现供水危机,居民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四是干旱灾害对生态安全的威胁进一步加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需求大幅增加,导致我国许多地区水资源短缺日益突出,为维持经济社会的发展,多年来我国许多地区都是以牺牲生态用水为代价。特别是北方地区, 由于干旱日益频繁,生态用水受到严重侵害。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北明珠”白洋淀多次发生干淀危机。
对策一:建设
干旱灾害演变与抗旱减灾对策(张家团 屈艳萍)
本文2010-03-12 22:30:23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38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