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的最佳方案(齐璞)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556下载276次收藏
  提要:经过多年的研究,黄河大洪水发生的机会大幅度减少,下游河道具有极强的泄洪输沙能力,刷槽和淤滩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了保持洪水的造床和输沙入海的能力,不需要宽河消峰;小浪底水库投入运用以后,下游河道均发生了冲刷,但是夹河滩以上河道依然宽浅散乱,急需双岸整治,形成稳定的窄深河槽;通过小浪底水库泥沙多年调节优化后水沙组合,将泥沙调节到洪水期输送,可以控制主槽不抬高。主槽过流能力增大了,漫滩机会减少了,滩区问题才能得到合理的解决。

黄河下游滩区治理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解决下游滩区问题必须从黄河的治理总体出发。近年来对黄河窄深河槽泄洪输沙规律新认识,为黄河下游河道的治理指明方向。

1.黄河来水来沙条件变化与治理的新任务

华北地区的河流相继都变成干河,只偶尔才有洪水下泄,黄河流域也属干旱地区,水库大量兴建与水土保持、灌溉的发展,已使黄河实测洪水大幅度减小。

干流上已有的大型水利枢纽达十几座,仅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四库防洪库容就达156.2亿m3(相当黄河千年一遇洪水12天的总量),在主要支流上也兴建许多大型水库,如伊河陆浑、洛河故县水库,防洪库容分别为6.77亿m3和 6.98亿m3。千年一遇洪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由42300m3/s降为22500m3/s;百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由29200 m3/s降为15700m3/s;若发生1958年的22300m3/s洪水花园口站洪峰流量将降为9620m3/s;自1982年发生15300m3/s大洪水以来,近30年来花园口站洪峰流量没有大于8100m3/s,洪水已经得到有效控制,大洪水发生的机会大幅度减少。

由于龙羊峡、刘家峡水库的联合运用及工农业用水的增长,汛期进入下游的水量大幅度减少,洪峰流量的减小,洪水造床作用减弱,水少沙多的矛盾更加突出。

黄河干支流上已有的大型水利枢纽,为了兴利要多年调节,使丰水年的水量大幅度减小,一般洪水的洪峰、洪量也变少。水库的防洪运用,消峰淤沙作用已代替天然洪水漫滩后滞洪,滞沙作用,洪水漫滩机会也会大量减少。黄河今后水沙发生的变化,使得应用上世纪50,60年代的洪水资料分析得出认识,对今后黄河下游河道的演变研究及治理意义不大。但应充分考虑以下条件:

(1)目前黄河下游河道不是一条自然的宽河,居住181万人,359万亩耕地,生产堤的存在与不能破除已使黄河下游河道已变成了“窄河”。

(2)造成下游滩区主要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河槽不断的淤积,河床逐年的抬高,平滩流量不断的减小,与游荡型河道宽浅散乱,才产生诸多防洪问题。

保持洪水的造床和输沙入海的能力,充分利用下游河道在洪水期的输沙潜力多输沙入海。主槽过流能力增大了,洪水漫滩机会减少了,将来的黄河下游河道一般不需要宽河削峰。因为黄河山东河道设计的泄洪能力为10000m3/s,

总上所述,大洪水发生的机会大幅度减少是不可逆转的,但黄河进入下游的水沙条件应通过小浪底水库泥沙多年调节优化,相机利用洪水排沙,为利用窄深河槽极强的泄洪能力创造了条件。

2.黄河下游河道具有极强的泄洪输沙能力

由于黄河下游河道比降陡,有万分之一到万分之二,流速可以达到三到四每秒米,且在涨水期河床不断冲刷,水深迅速增大,最大洪峰时河床最低,过流能力最大;与淮河泄洪河道比降三万分之一的情况不同。王化云主任在世的时就多次说过,黄河的洪水峰高量小,河道比降大,排洪能力强。所以利用河道排洪输沙入海的潜力是非常大的。

(1)黄河下游河道具有极强的泄洪能力[1]

河道比降万分之二的花园口站:在1977年经过7月和8月两场高含沙洪水塑造,8月8日实测主槽宽467m、483m,相应水深为5.4m,5.3m,平均流速3.85 m/s、3.73m/s,流量达8980m3/s和9540m3/s。

河道比降万分之一的艾山站:在1958年7月21日、22日,在河宽476m、468m,平均水深8.9m和10.6m的条件下,分别下泄12300m3/s和12500m3/s洪水;泺口水文站在1958年7月22日、23日,主槽宽295m,平均水深10.6m和13.1m的条件下,通过的洪峰流量分别为10100m3/s和11100m3/s。由此表明,主槽的过流能力很大,只要能保持较大的水深,泄洪要求的河宽并不是很大。

(2)窄深河槽具有极大的输沙潜力[2]

对高含沙水流而言,因黄河泥沙组成细,含沙量增高后流体的黏性增大,适宜输送的含沙量不是低含沙量,而是含沙量大于200kg/m3以上,800kg/m3以下的高含沙水流。而窄深河床对水流的阻力并没有增加所致,仍可利用曼宁公式进行水力计算。以往造成高含沙洪水在黄河下游河道严重淤积,在输送中产生异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村以上游荡性河道的河槽极为宽浅所致。

黄河下游等河道,没有因比降的沿程变缓而使水流的流速降低,而是比降变缓,河宽减小,水深增加,从而使流速沿程增大,维持输沙平衡, 因此洪水在几百千米、甚至上千千米长,比降变化相差甚至十倍(万分之六至万分之零点六)的冲积河道均可产生强烈冲刷。

3.刷槽和淤滩没有必然的联系

“淤滩刷槽”在黄河技术干部中是广为流传的,很少有人怀疑。然而如果仔细推敲还真有问题。

一场大洪水过后,滩地大量淤积,主槽强烈冲刷,从表面看似乎它们之间有关联,但通过对河槽冲刷过程的分析,则会发现河槽冲刷发生在涨水期,而在落水期,不管高、低含沙洪水主槽都是淤积,甚至在比降变幅相差十倍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洪水“涨冲落淤”的输沙特性。早在1922年美国水利工程师费礼门[3],根据京杭运河与黄河汇口石洼、位山、姜沟三处洪水期,洪峰流量8000~10000m3/s,最大含沙量9%~10%(重量比),实测河道断面在涨水期能自行刷深,落水期河床不断淤高的情况。钱宁在黄河下游河床演变一书中根据大量的实测资料[4],也发现洪水具有“涨冲落淤”的输沙特性,秦厂水文站1954年洪水期河床冲淤与洪水过程中“涨冲落淤”的对应关系; 1959年花园口水文站在汛期6场洪水,其中包括平均含沙量169kg/m3的高含沙洪水,涨水时主槽河床均冲刷,落水主槽河床均淤积的情况。

主河槽的冲刷主要发生在涨水期,在落水期不管含沙量大小,均处于淤积状态。由于涨水期的冲刷深度往往大于落水期的淤积厚度,因此洪水期河床呈现冲刷状态。1958年大水时,花园口、泺口两站断面实测资料(见图1)表明,大水过程中河槽涨冲落淤。涨水期平均河底高程和最低河底高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的最佳方案(齐璞)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