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安全饮水与社会参与(秦国英)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3028下载262次收藏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传统的由政府一元机制起作用或政府、市场二元机制起作用,已逐步转化为综合发挥政府—市场—社会三元机制的作用,建立健全一个由政府主导机制、市场协调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三者各司其职而又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协同作用的综合机制。近年来,我国公益事业迅猛发展, 公益组织作为参与的主要实现形式,作为社会利益“调节器”,履行公益使命,通过搭建公益平台把社会资源汇集起来,再传递到目标群体中,在助贫、解困、促教、防病、救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同样,在解决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的进程中也显现出社会参与的必要性。

一、公益组织是解决群众安全饮水不可或缺的力量

公益组织是社会参与的主要实现形式。所谓公益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开展各种志愿性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社会组织,其基本属性包括三个方面:非营利性、非政府性、志愿性或互益性。相对于第一部门国家体系和第二部门市场体系而言,公益组织构成了“第三部门”。

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存在着一个由公益组织组成的庞大的非政府部门,根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材料显示:第三部门的平均规模大约是:占各国gdp的4.6%,占服务业就业人口的10%,相当于公共部门就业人口的27%。我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社会环境逐渐孕育了公众参与的意识,截至2007年底,全国非政府组织中共有基金会1340个(公募基金会904个,非公募基金会436个),比上年增长17.1%,其中:中央级基金会107个。当年共接收捐赠40.5亿元,接收实物捐赠价值10.2亿元。多年来的社会参与和成效,反映了一个社会经济和文化开放的水平,促进了社会各利益主体的平等和政府职责的有效履行,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我国政府作为解决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的主渠道,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2001年—2007年间共解决了大约1.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了水利建设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要达到完全消除不安全饮水的目标任重而道远。然而,要加快推进安全饮水的进程,除政府需不断加大对水利设施建设的力度,同时还需要通过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实行社会共管,利用好巨大的社会资源。母亲水窖公益项目在社会参与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丰厚的社会经济效益。

二、公益组织参与农村安全饮水比较

相对于政府而言,公益组织参与解决农村安全饮水的模式,与政府所处的主导地位、较大的财政资金规模、专业化程度强等优势相比有较大区别,表现出其广泛性、灵活性、开放性、多元化等公共管理文化特征,涉及规划决策、实施、监督等诸多方面,使农村社区成为农民自治、公众参与的舞台,与政府职能部门形成了良好的补充关系。

以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实施的“母亲水窖”项目为例,作如下比较:

1、能自主建立项目公益品牌。品牌制胜是当今世界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一个没有品牌的社会在经济发展中只能处于附庸地位。“母亲水窖”项目正是基于建立公益品牌的思路,在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制定和中国政府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之时,取得中国水利部的支持,以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为切入点设立的公益品牌,于2000年应运而生。该品牌是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实施的一个大型公益项目,通过直接面向社会筹资,设立“母亲水窖”专项基金,以修建集雨水窖或小型集中供水工程等形式关爱西部妇女及其家庭。项目在启动之初就通过国家商标局注册了品牌名称及标识。几年来,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始终坚持品牌战略,通过全方位的品牌打造,树立了群众知晓度较高、社会效益显著的公益品牌,2004年被评为十大公益品牌,2005年获得中华慈善奖,被载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等白皮书。

2、运转快捷、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农村安全饮水与社会参与(秦国英)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