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哪里有森林,哪里就有粮有水——再谈建设农林水一体化系统(孙家驹)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076下载141次收藏
  我在《农林水应从分道扬镳转向一体化发展》(载《学习时报》2009年5月25日)一文中,提出通过农林水一体化系统建设和山地森林恢复,使我国年均降水量增加100毫米以上,不可利用的洪水径流减少约10个百分点,绿水比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生产性绿水提高到绿水量的70%,粮食生产能力提高50%以上的一组目标,并非一厢情愿、也非无关紧要的想像,而是既有情势之必需,又有科学和事实之依据。现就三个相关问题再作点论述。

通过增加森林覆盖率实现增加降水100毫米以上

森林与降水、径流等的关系与森林面积、结构、气候、降水强度、历时、地势、地下等因子有关,会因上述因子不同而有所差异,但植物的生物生产量、绿水量、降水量三者成正比例线性关系,并构成一个循环模式,在全球并无不同。我们可以从实际观测、历史考证、中外比较三个方面来认识这种关系。

观测资料显示,森林区比无林区的降水量最多可增加25%,每公顷森林地面的凋落物层,能吸收11—33吨水,林地水分下渗率是农耕地和放牧草地的3—12倍,在月降水量不超过80—90毫米时,林地无地表径流发生,森林可使降水的50%—80%渗入地下,一亩林地至少比一亩无林地多蓄水20立方米,每公顷森林每天从地下吸收70—100吨水,森林的蒸散(蒸腾和蒸发)量比海水蒸发量大50%,比土壤蒸发量大20%,森林土壤的蒸发量只有无林地的40%—80%;四川嘉陵江、涪江、沱江等流域的森林削减洪峰量为10%—20%;黄士高原有林区的洪峰流量模数比无林区的小几十倍甚至百倍,洪峰流量的减少可达71.4%—94.3%;松花江水系的无林漂河的洪峰流量,比集水面积相同、森林覆盖率为70%的陡嘴子河大2—3倍。

历史考证表明,我国今天的从大兴安岭经通辽、张北、榆林、兰州、玉树至拉萨附近的400毫米等雨量线,其西北部的许多干旱地区,在远古时期曾远比今天湿润。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都曾分布着大量的森林。从10000多年前农业文明诞生开始,人类的焚林猎垦活动对森林的破坏逐渐加大,至黄帝时,我国森林覆盖率为64%,至4000年前的夏代时,降至60%,降水量仍比现在多200多毫米。至3000年前的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降至约50%,降水量比现在多100多毫米。在2000年前,我国的森林破坏和环境退化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方地区,但至2200年前的汉武帝时,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东缘仍分布着众多文明古国,这些地方都有森林。

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为13.9%,全球为26%,全球年均降水量比我国高100多毫米,参照我国秦汉前的森林覆盖率和降水量,加上气候变暖有利于增加降水的因素,如果能把我国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约45%,是目前的约3倍,高出目前全球约20个百分点,则我国年均降水量增加100毫米以上,达到全球目前的平均水平就有把握。

怎样增加森林覆盖率

农林水分道扬镳,我国现在就没有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比全球高很多的空间,唯一的出路就是转向一体化建设。农林水一体化系统从理论上说是本地经验与生物学、生态学、地理学、气候学、水文学和生态农业、林业等知识的集成,看起来很复杂,实质上就是对自然森林系统的模仿,是自然森林系统的缩影,是立足于持久效率和信赖自然能力的农林业,与国际上被称之为“天然系统农业”相类似。这种农业目前从热带森林到半干旱草原、荒漠都在实验。如热带森林中将谷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哪里有森林,哪里就有粮有水——再谈建设农林水一体化系统(孙家驹)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