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长江流域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综述(李红清 李迎喜 雷阿林 雷明军 马晓洁)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055下载137次收藏
  摘要: 根据众多研究者对长江流域19省(自治区、直辖市)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已有研究结果,结合1991年《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和1999年8月国务院批复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对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资源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60科109属154种,占全国珍稀濒危植物种类的39.7%,其中蕨类植物9科9属10种,裸子植物7科23属38种,被子植物44科77属106种;长江流域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26种,其中Ⅰ级31种,Ⅱ级95种。分析了长江流域珍稀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分布特点及保护现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 键 词: 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 s4 文献标识码: a

长江流域大部分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多年平均降水量1100mm。流域地貌类型多样,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约占84.17%,平原占11.3%,河流和湖泊等水体面积约占4%。流域在中国自然植被区划中主要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并包括青藏高原植被区的一部分。植被类型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兼有湿地、草甸、高寒草原和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各种类型,植物种类丰富。

本文根据众多研究者对长江流域19省(自治区、直辖市)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研究结果,结合《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1991年)(以下简称《红皮书》)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1999年)(以下简称《名录》),探讨了长江流域流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分布及保护情况。

1 研究概况

研究范围是以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1999年出版的《长江流域地图集》所划定的范围:长江流域总面积180万km2 ,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长江流域范围北以巴颜喀拉山、西倾山、大别山、淮阳丘陵等与黄河和淮河流域为界;南以横断山脉的云岭、鸡足山、滇中东西向山岭、乌蒙山、苗岭、南岭与澜沧江、元江(红河)和珠江流域为界;东南以武夷山、黄山、天目山等与闽江水系为界;长江源头地区的北部以昆仑山与柴达木盆地内陆水系为界,西部以可可西里山、乌兰乌拉山、祖尔肯乌拉山、尕恰迪如岗雪山群与藏北羌塘内陆水系为界,西南部经唐古拉山与怒江流域为界;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势平坦、水网密布,与淮河流域的划分,通常以通杨运河为界,其南部沿杭嘉湖平原南侧丘陵与钱塘江流域分界。

对于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分布情况,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对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分布情况及优先保护情况进行了研究,但未涉及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研究。此外,长江流域涉及的19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不同层面上均开展了各省(市)的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调查与研究工作。本文提出的珍稀物种数据主要来自各省(市)的研究成果以及长江流域涉及的各片区大型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如三峡工程库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中地区及长江口地区)。结合长江流域范围内存在的珍稀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基础数据,在收集与整理历史文献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补充最新发表的物种分布信息及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建立的中国植物数据库的最新数据,对于有争议的物种进行处理筛选后汇总而成。

建立了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数据库。该数据库包括植物的中文名、拉丁名、濒危现状、保护情况、生境、受威胁因素、保护价值、分布区域等指标。其中,受威胁因素、濒危现状和保护价值的确定主要依据《红皮书》和《名录》。根据建立的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数据库,分别绘制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图。在上述信息基础上,对流域内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此外,本研究还对长江流域存在的野生植物、森林生态类的自然保护区以及森林公园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作为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现状依据。

2 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保护植物

2.1 植物保护标准划分

珍稀濒危植物是依据植物稀有、受危程度而进行的分类。早期对珍稀濒危植物受威胁的评价分析都是以概念性的、定义性的描述为依据,没有用数量指标进行分析评价,如iucn将受胁植物分为濒危、渐危、稀有3个等级。我国保护植物类型的标准依据国际通用标准,结合我国保护植物受危程度的具体情况划分了3个类型:濒危种、渐危种、稀有种。1991年《红皮书》所记载的珍稀濒危植物共计388种(含变种),按其在自然界受威胁程度分为3类:濒危、稀有和渐危,根据其价值不同分为3个保护级别。

1999年8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了《名录》,共列植物294种。《名录》不同于《红皮书》,它将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放在第1位,濒危程度则放在第2位,一旦公布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它的出台标志着将珍稀濒危植物保护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意义极为重大。两者比较见表1。

2.2 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

以《红皮书》记载的珍稀濒危植物为划分标准,长江流域共分布有珍稀濒危植物154种,占全国总数的39.7%,隶属于60科109属,其中蕨类植物9科9属10种;裸子植物7科23属38种;被子植物44科77属106种。按照其在自然界的受威胁程度分为3类:濒危植物43种、稀有植物48种、渐危植物63种,分别占总数的27.9%、31.2%和40.9%,见表2和表4。

2.3 长江流域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长江流域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共51科85属126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科12属19种,裸子植物7科20属38种,被子植物34科53属68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3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95种(见表3)。长江流域存在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占《名录》所列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42.86%。

2.4 珍稀濒危和国家保护植物共有种

由于选列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时参照了《红皮书》和《名录》中的植物物种,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之间存在着相同的植物种类。长江流域范围内分布的同时划归入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共有种有75种,占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的48.7%,占长江流域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的59.5%。

2.5 种类组成分析

综合《红皮书》和《名录》,长江流域范围内存在珍稀濒危植物及国家保护植物共计205种,隶属于134属74科(不重复统计),其中,蕨类植物21种,占10.2%,隶属12科14属;裸子植物51种,占24.9%,隶属7科24属;被子植物133种,占64.9%,隶属55科96属。

从科的角度按所含种数的多少排列,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及国家保护植物较多的科有:松科pinaceae(9属/25种)、木兰科magnoliaceae(7属/18种)、樟科lauraceae(5属/12种)、红豆杉科taxaceae(4属/10种)、毛茛科ranunculaceae(5属/9种)、豆科leguminosae(5属/6种)、禾本科gramineae(5属/6种)。这7科植物是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数最多的科,占总数(205种)的41.5%,再考虑桫椤科、安息香科、榆科、苏铁科、水韭科、杉科、金缕梅科、兰科和槭科7科含有4~5种的9个科,这16个科所含的珍稀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占长江流域总数的60%以上(见表3)。

从属的构成中,木兰属、云杉属、樟属、苏铁属、云杉属等16属的种类占33.17%(见表3)。其中,木兰属7种,物种数最多;樟属有6种;苏铁属、云杉属分别有5种;黄杉属、木莲属、水韭属、冷杉属、红豆杉属和榧树属分别有4种;杜鹃花属、铁杉属、松属、楠属、榆属、黄连属、天麻属分别有3种。

3 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保护植物特点

3.1 种类多

根据表3的研究结果,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较多,在占全国近20%的国土面积上却分布着占全国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总数的39.7%,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占《名录》所列全国重点保护植物总数的42.86%,说明长江流域在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行政区划上来说,长江上游区云南、四川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数名列全国第1和第2的水平。

3.2 起源古老

长江流域分布的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种类,起源古老的中国特有成分和形态特殊的单、少型属植物众多,单型属如芒苞草、白豆杉、银鹊树、金钱槭、连香树、杜仲、观光木等等,少型属有银杏、领春木、水青树、连香树、八角莲、香果树、山白树、杜仲、金钱松、猬实、明党参、独花兰、延龄草、半枫荷等等。它们大多早在新生代第三纪前后就繁盛起来,经过第四纪冰期作用后残遗下来的古老属,显示出长江流域植物区系起源的古老性。

表4 长江流域珍稀濒危植物和国家保护植物种类及分布(略)

注:本表据参考文献[6~41]整理,并根据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建立的中国植物数据库进行增补和完善,表中保护级别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长江流域珍稀濒危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综述(李红清 李迎喜 雷阿林 雷明军 马晓洁)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