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推进水旱灾害管理的主要特点与趋向(程晓陶)
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实施流域综合治水战略
目前,国际上流行“人类社会必须学会与风险共存”的观点。在实施洪水管理的过程中,更加强调洪水的综合管理。洪水综合管理的核心就是洪水风险的管理。这种观点在欧洲大陆和美国最为盛行,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其他国家也开始逐渐被认可。这些国家有的已经投入巨额资金建成了高标准的防洪工程体系,但是近年来发生的严重洪灾表明,超标准洪水的风险依然存在。例如,英国1998年严重洪灾后,洪水管理的方式重新受到重视,英国环境、粮食和农业事务部以及威尔士议会向人们提供了一个可持续的、广泛的洪水风险综合管理的框架。
洪水管理对策的制定,应以洪水风险分析为基础,包括风险辨识、风险估算与风险评价。风险辨识侧重于定性描述可能发生的事件类型及其造成的后果和影响;风险估算则需要定量地描述事件的成因、发生的概率、相应于不同规模洪水的影响范围与强度,影响区域内的人口、资产分布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等;风险评价是权衡风险的大小,回答怎样才算安全,为决策者制定减灾对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清晰的思路。
由于局部地区将风险减少到最小的方案,可能意味着风险的转移,影响到其他地区和系统整体的长远利益,因此,风险管理特别强调要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处理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城乡间基于洪水风险的利害关系。采取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风险、增强风险的承受能力、提高风险的预见能力、健全风险的应急能力与避免人为加重风险等多重策略,全面提高防洪安全保障水平。
当代社会中,为了从洪泛区土地利用中获取支撑发展的更大效益,并通过洪水资源化解决快速发展中日趋严重的水资源短缺与水环境恶化问题,在洪水管理中,又提出了适度承受风险的要求。适度承受一定风险以合理利用洪水资源,有助于水环境的改善,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水旱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
采取防洪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手段
20世纪中,随着世界人口的成倍增长,向洪水风险区域扩展生存的空间并以工程手段加以保护,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需求。21世纪中,“要从无序、无节制地与洪水争地转变为有序、可持续地与洪水协调共处的战略。为此,要从以建设防洪工程体系为主的战略转变为在防洪工程体系的基础上,建成全面的防洪减灾工作体系”。
水利工程是支撑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基础设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决不是否定工程措施,也不是今后就可以忽视工程措施,而是强调更为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运用好水利工程体系,充分发挥水利工程体系除害兴利的综合效益。当然,工程措施防洪抗旱的能力总是有限度的,超标准洪水与干旱的残余风险依然存在。随着工程规模的不断增大,工程自身的一
国际社会推进水旱灾害管理的主要特点与趋向(程晓陶)
本文2010-03-12 22:09:13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153273.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