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遥测雨量站网的布设与合理性论证(李伟珮 盖永刚)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561下载290次收藏
  [摘要]遥测雨量站网的布设是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建设中一项重要而又有一定难度的工作,它不但关系到系统的建设规模和投资,而且关系到洪水预报精度、防洪调度的科学合理性及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本文根据工作中的实际经验,结合实例,对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遥测雨量站网的布设及合理性进行了分析论证。

[关键词]遥测雨量站站网布设合理性论证 合理布设遥测雨量站网是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系统建设的规模和投资,而且关系到洪水预报精度、防洪调度的科学合理性及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因此,站网布设应遵循科学合理、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便的原则,使拟定的遥测站网密度恰当,分布合理,采集到的实时水情信息具有很好的代表性[1]。

1 遥测雨量站布设

一般遥测雨量站网布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以最少的投入,能基本控制区域的降雨分布和下垫面不均匀性对降雨径流的影响;能基本满足水库的洪水、径流预报和水库调度的需要;以现有站点为基础,适度增加新站点;便于通信组网;测站布设应与系统的预报模型相匹配,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测站[2~3]。

流域按资料分为有资料流域和无资料流域两类。有资料流域包含有很多人工观测雨量站(或气象站),资料系列较长。而无资料流域或少资料的流域,几乎没有雨量站。下面分这两种情况分别介绍其遥测雨量站的布设。

1.1 无资料流域的情况

对于无资料流域,站网布设主要依据《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34-92)、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的标准和其它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站网密度与使用效果等确定。

《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34-92)[4]中规定,在不具备分析条件的地区,可结合设站目的、地区特点,按下表选定布站数目。

湿润区取下限附近数,干旱区取上限附近数,或参照邻近地区已成系统站网密度及运行情况酌情采用,表列数字可作为站网密度评估的参考。

在《水文实践指南》(世界气象组织(wmo) 1981)[5]第一卷中提出:在温带、内陆热带山区,最合适的做法是按大约500m高差来规划高度带,在各个带上布设测站最小密度为100~250km2/站,对于由于人口稀疏、交通闭塞或其它经济方面的原因,最小密度为250~1 000km2/站。

1.2 有资料流域的情况

对于系统建设范围内具有丰富雨量站的流域,经过充分论证,可以将部分雨量站改造为遥测雨量站。当现有雨量站满足不了系统要求时,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遥测雨量站网的布设与合理性论证(李伟珮 盖永刚)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