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论池塘水体污染的防治对策(王海表)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10-03-12浏览:2379下载282次收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加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及农业用药、施肥,畜禽养殖排泄物对池塘进水水源的河流、湖泊等水域的污染日益加剧,加上水产养殖过程中自身所引起的淤泥增厚,饵料过剩,药物残留等对池塘水体污染也十分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特别是水产业的健康发展。为此,笔者就池塘水体污染的原因、危害及其防治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池塘水体污染的原因

1.池塘水体外源性污染。

⑴工业废水污染。近几年来,随着工业经济的崛起,政府对工业废水排放监管和废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力度明显得到加强,工业废水进入了污水管道或实施区域集中管理。但由于部分地区监管能力相对薄弱或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不够完善,目前,仍有大量的工业废水未经有效处理就排入江河、湖泊等水域,尤其是有毒有害工业废水的偷排,致使水质污染事故频发。

⑵农业生产及生活污水引发的污染。农业生产过度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养殖场畜禽粪便的随意排泄、处置等引起的水质污染也日趋严重。再则,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大量生活污水的排放也给河流、湖泊等水域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河流、湖泊是养殖池塘的进水源,高温季节,池塘需经常加注新水。因此,外源水质的优劣与池塘水产养殖有着密切的关系。每年高温季节,因池塘加入被污染的河水,造成鱼虾死亡的事件时有发生。

2.池塘水体内源性污染。

⑴池塘老化。由于池塘使用年代增加,导致池塘老化,池埂倒塌,淤泥增厚,有的池塘淤泥竟厚达1米,成为各种病原体繁衍生息的温床,诱发鱼病。

⑵残饵腐烂。池塘属高密度养殖,养殖户往往因追求产量而提高放养密度,势必加大投饲量,使饲料过剩;加上池塘水生生物分泌物和鱼类的粪便,在塘底积累成厚厚的淤泥,引起腐烂而败坏水质。

⑶药物污染。池塘养殖过程中发生鱼病时,由于养殖户缺乏防治技术和用药知识,任意加大药物的使用剂量;个别养殖户为提高养殖产量,减轻养殖成本,在防治过程中使用一些高毒、高残留的禁用渔药;有的甚至用“敌敌畏”、“敌百虫”等农药替代渔药,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对养殖水体的污染。

二、池塘水体污染的危害

1.池塘外源性污染的危害。

外源性水体污染,对池塘水质构成很大危害。化工、电镀、五金等企业排放的废水中含有汞、铜、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和有机氯化合物、有机氮化合物等有机物,很难迅速生化降解;畜禽规模养殖场、屠宰场排放的废水中含有病毒、病菌等,水体受其污染后会传播疾病;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和磷、氮等植物营养物质,进入水体后在微生物的生化降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溶于水中的氧气,使水体缺氧或引起水体富营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论池塘水体污染的防治对策(王海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